广西新闻网 > 健康频道 > 资讯 > 正文 |
油茶香里探烟火广西|一方水土一味茶 |
2025年05月29日 16:27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编辑:古秀芳 |
一盏分八桂,风味各千秋。广西油茶,这碗起源于桂北的古老饮品,如同散落八桂大地的珍珠,在不同水土的滋养下,孕育出千姿百态的风味图谱。从恭城的极简捶打到三江的清甜慢煮,每一滴茶汤都是自然与人文的融合,讲述着一方土地的性格密码。 恭城油茶:捶打出来的“油茶之冠” 在恭城,家家户户必备油茶三件套:黝黑的生铁茶锅、形如“7”字的茶树槌、漏孔细密的竹茶隔。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林新德手握茶槌,在锅中划出圆弧:“恭城油茶的魂,全在这一捶一打中。”本地小叶种绿茶与黄姜在高温铁锅中相遇,经木槌千次捶打,茶叶纤维彻底碎裂,姜辣素完全释放,沸水翻涌间,金绿色的茶汤蒸腾着辛香,如同一剂醒神的山野药方。 这种严守“茶叶+生姜”的极简配方,没有多余配料的干扰,初饮时舌尖被姜辣激醒,继而茶香在喉间回甘,三碗下肚,通体微汗,神清气爽。也正因这份纯粹,恭城油茶成为各地油茶风味演变的原始版本。 恭城油茶。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古秀芳 绘图 平乐、富川油茶:草木添香的变奏曲 沿桂江而下,平乐油茶在极简之上添了几分灵秀。当地山民偏爱采摘崖壁上的野生山茶树叶,叶片更厚、茶碱更浓,捶打时加入少许陈皮提香,辛香中便多出一缕草木清芬。 百里之外的富川,油茶则染上了紫苏的紫霞。晒干的紫苏叶在捶打时加入,叶脉中的挥发油遇热迸发,与姜茶碰撞出热烈的香气。尤其在秋冬时节,一碗热气腾腾的富川油茶配上腌制的酸豆角,是当地人驱寒暖身的经典搭配。 灌阳油茶:一锅煮万物的豪迈 其他地区还在专注茶汤时,灌阳人已将油茶变成了“可以喝的火锅”:香菇、绿豆、排骨……但凡山中能寻到的食材,均可入锅共煮。木槌捶打茶叶生姜后,煮沸的茶汤成了底料,炖得软烂的排骨浸润着茶味,绿豆吸饱了姜香,米粉裹着油润的汤汁,喝一口便觉山川草木的精魂尽在腹中。 这种“一锅煮万物”的豪迈,源自灌阳多山多林的地理环境。旧时山民上山劳作,需携带能顶饥的热食,于是油茶从单纯的饮品演变为“茶汤+主食+菜肴”的全能型餐食。在灌阳的圩日,街头的油茶摊支起数口大锅,汤底翻滚着猪下水、鸡块、笋干,大家围坐一圈,随喝随添,颇有种“油茶版流水席”的热闹。 “油茶火锅”。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古秀芳 绘图 金秀、三江油茶:茶汤里的温柔乡 当油茶翻过莲花山脉,在金秀瑶族自治县褪尽了辛辣,变得温柔似水。这里的油茶省去了捶打工序,茶叶与姜片直接入锅煮沸,茶汤清透如绿茶,却多了几分姜的微暖。最妙的是搭配酸肉、腌鱼——这些用糯米腌制数月的发酵食品,带着独特的酸香与油脂感,茶汤的清爽恰如一把钥匙,瞬间打开被油腻包裹的味蕾,让人忍不住大快朵颐。 再往西南,三江侗族自治县的油茶又换了一副模样。侗家人在茶汤中加入蜂蜜或蔗糖,苦味被甜意中和,只剩下茶的清鲜与姜的温驯。清晨起来,老人们围坐在火塘边,每人一碗甜油茶,就着糯米饭、糍粑片,慢悠悠地开启一天。 从桂北到桂南,从山地到平原,油茶如同流动的文化基因,在八桂大地衍生出N种可能。它是恭城人清晨的提神药,是富川人冬日的暖身汤,是灌阳人劳作的能量罐,也是金秀、三江人待客的温柔乡。当木槌击打茶锅的声响穿越千年,变的是风味,不变的是人与土地对话的智慧。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