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健康频道 > 资讯 > 正文 |
权威解答|运动后体重不降反升?你可能练错了 |
2025年07月01日 15:25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编辑:陶昌顺 |
运动很努力,体重却不降反升?明明天天出汗,却练得浑身是伤?搞懂运动的底层逻辑,才能越练越瘦、越动越强!30秒,带你看懂科学减脂的正确打开方式!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关海芳 实习生 赵子媖 顾小蕊 摄制 如今,越来越多人意识到运动对健康体重管理的重要性,但不少人仍存在运动后体重不减反增、或因过度运动导致损伤的困惑。不同年龄、体质的人群应该如何科学健身?6月30日,在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举行的广西“时令、时事与健康”新闻发布会上,自治区人民医院推拿科运动康复中心副主任医师梁斌进行了专业解答。 梁斌介绍,运动对体重的影响主要通过三个层面体现:能量代谢调节、体成分重组和神经内分泌调控。 当我们运动时,身体首先消耗肌糖原供能,持续30分钟以上会启动脂肪分解酶活性,使脂肪组织释放脂肪酸作为能源。这个过程受运动强度直接影响——中低强度有氧运动时脂肪供能比例可达50—70%,而高强度间歇训练虽在运动中主要消耗糖原,却能产生显著的“后燃效应”,使静息代谢率提升12—15小时。肌肉合成则通过运动造成的肌纤维微损伤触发,在修复过程中需要大量蛋白质和能量,这也是运动后体重可能暂时上升的主因之一。 针对不同人群的运动设计需要遵循生物力学和生理学差异。 青少年代谢旺盛但骨骼未闭合,建议采用“力量+灵敏”组合,如自重训练结合球类运动,既能刺激生长激素分泌又避免过早负重损伤。20—40岁群体可实施“抗阻+高强度间歇训练”方案,每周3次力量训练配合2次20分钟高强度间歇,能同步提升肌肉量和基础代谢率。 中老年人则需侧重“耐力+柔韧”,采用游泳、太极等低冲击运动,并加入弹力带训练维持肌肉质量。特别要强调的是,身体质量指数(BMI)超过28或有关节问题者,应从水中运动开始,水的浮力可减少90%关节负荷,而阻力却是空气的12倍,能实现安全减脂。 对运动初学者,损伤预防需要建立三级防护体系。首先是运动前筛查,包括FMS功能性动作评估和心血管风险问卷,这能发现潜在的不对称发力或关节不稳定。其次要掌握“渐进超负荷”原则,建议采用“10%法则”:每周运动时长或强度增幅不超过前一周的10%。例如首月可从每天15分钟快走开始,第二月加入20分钟骑行,第三月尝试30分钟椭圆机。最后是建立正确的动作模式,深蹲时膝盖不超过脚尖、硬拉保持脊柱中立位等细节,能降低60%以上的运动损伤风险。 值得提醒的是,运动效果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建议通过体成分分析制定个性化方案,例如内脏脂肪超标者需增加早晨空腹运动,而肌肉量不足者应在运动后30分钟内补充20—30克乳清蛋白。监测工具方面,心率带比智能手表更准确,维持在(220-年龄)×60-70%的心率区间最能平衡减脂与安全。 最后强调,健康体重管理是系统工程。研究显示,运动结合饮食控制的效果是单一措施的1.7倍。建议建立“运动—营养—恢复”的三角平衡,保证每天7小时优质睡眠,因为睡眠不足会使脂肪分解效率下降55%。对于坚持运动但体重波动者,要关注体脂率和腰臀比的变化,这些指标比单纯体重更能反映真实的健康状况。科学运动的真谛不在于短期减重,而是建立可持续的健康生活方式。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