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健康频道 > 资讯 > 正文

别让耐药成为治疗HIV的“拦路虎”,这3条“护药守则”请牢记

2025年07月03日 07:41 来源:广西疾控 编辑:陶昌顺

当HIV病毒在人体内开“变异派对”,耐药就成了它的“进化技能”!就像打游戏开了挂,它把抗病毒药当“经验包”,悄悄升级成更难对付的版本。

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这病毒是怎么学会“抗药魔法”的?耐药后有多麻烦?我们应该如何“拆招”?

一、HIV的基本概念

HIV,即人免疫缺陷病毒,是一种特异性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逆转录病毒,它主要通过破坏人体的CD4+T淋巴细胞,削弱免疫系统功能,使患者容易感染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最终引发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随着医学的进步,HIV已不再被视为“死亡判决”,但随之而来的HIV耐药性问题,正悄然成为我们不得不正视的严峻挑战。

二、HIV耐药是什么意思?

HIV耐药是指HIV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基因容易发生突变,从而对某种抗病毒药物产生敏感性降低甚至完全不敏感的现象。这种耐药性宛如病毒的“盔甲”,让原本有效的药物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给治疗带来了重重阻碍。

三、为什么会产生耐药?

耐药现象主要分为两大类:原发性耐药与继发性耐药。

原发性耐药:也称传播性耐药,指患者在初次感染HIV时,所感染的病毒株本身就对一种或多种抗病毒药物具有耐药性。这意味着在患者尚未开始服用任何抗病毒药物之前,病毒就已经对某些药物产生了耐药性,这给后续的治疗规划带来了先天性的难题。

继发性耐药:指患者在开始抗病毒治疗后,由于药物选择压力、治疗不规范(如不规律服药、药物剂量不足等)、病毒复制等因素,导致病毒逐渐产生对药物的耐药性。这就使得原本有序的治疗进程被打乱,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四、耐药会带来什么后果?

HIV耐药的出现对患者最直接的影响是治疗效果不佳。病毒在药物的压制下依然顽强生存并持续复制,导致患者的免疫系统持续受损,疾病进展的风险显著增加。

此外,耐药毒株还可能通过各种传播途径扩散到其他人群,使得耐药病毒在社会层面的传播风险急剧上升,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隐患,增加了防控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

五、如何预防耐药?

1、规范用药,筑牢治疗根基

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是预防耐药的首要原则。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用药习惯,做到不漏服、不擅自停药或增减药物剂量。即使在感觉身体状况良好时,也不能自行中断治疗,因为不规律的用药会使病毒在药物浓度波动的环境中更容易发生耐药突变。

2、定期检测,精准把控病情

积极、定期地进行HIV病毒载量是预防耐药的重要保障。根据《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第五版)》给出的意见: 建议对所有接受抗病毒治疗满6个月、病毒载量>1000拷贝/ml的HIV感染者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准备开始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依据当地耐药株流行情况和感染者的病毒株来源以及耐药检测可及性,有条件者建议进行耐药检测。

通过定期检测,医生可以动态监测治疗效果,及时发现耐药迹象,从而在耐药尚未完全形成或处于早期阶段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调整治疗方案,将耐药风险降至最低。

3、坚持防护,阻断传播链条

在日常生活中,坚持采取防护措施是预防HIV感染和耐药毒株传播的关键环节。

对于未感染者来说,避免高危行为,如不安全性行为、共用注射器等,是预防HIV感染的第一道防线。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有效降低性传播的风险,而注射吸毒者应寻求专业的戒毒帮助,避免共用注射器具。

对于已经感染HIV的患者,坚持采取防护措施不仅可以保护自己,减少自身感染其他耐药毒株的风险,还能有效防止将耐药病毒传播给他人,对控制耐药毒株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防护+规范治疗

才是打败HIV病毒的秘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