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健康频道 > 食药 > 正文 |
中医食补|“吃”掉秋燥 |
2025年09月27日 09:40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编辑:关海芳 |
入秋后,天气逐渐转凉,空气湿度下降,许多人开始感到皮肤紧绷、喉咙发干,有的人甚至情绪变得低落、烦躁,出现食欲不振等情况。如何科学调养,做好秋日养生?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中医全科主任医师杨通神介绍,从中医角度看,秋季燥气当令,易伤肺阴,容易出现口干、干咳、皮肤及鼻腔干燥、情绪悲凉低落等秋燥表现。因此,养生应围绕滋阴润肺展开,借助食疗等多种方式缓解燥象,保护身体。 在应对秋燥方面,杨通神推荐以温和有效的食疗为主。例如,可用百合、银耳加适量冰糖炖成百合银耳羹,日常食用有助于滋阴润肺,改善皮肤干燥。还有一种经典饮方是梨汁蜂蜜饮,将雪梨榨汁待温度降至40℃以下后,调入约15毫升蜂蜜搅拌均匀。“雪梨能清热润燥,蜂蜜则润肺止咳,又能润肠通便,但糖尿病患者应减少蜂蜜用量或以甜叶菊替代蜂蜜,并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服用。”杨通神表示。 银贝雪梨汤和杏仁粥也是适合秋季的药膳,具有滋阴化痰、润肺止咳和助消化的功效。偏好咸汤者,可以尝试陈皮地蚕瓜豆汤,陈皮、地蚕、冬瓜、扁豆和黑豆为主材,能清热润肺祛湿,尤其适合阴虚湿热体质者在秋季服用。 除润肺之外,中医强调天人相应,秋应于肺,肺为娇脏,在志为悲(忧),秋季会出现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的自然景象,很容易触动人体肺脏,使人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凄凉、悲伤、忧愁的“悲秋”情绪反应。“悲秋状态是季节性的不良情绪反应,一般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来改善。”杨通神说,秋三月应遵循“少辛增酸”原则,饮用由忘忧草、酸枣仁、玫瑰茄、甜叶菊组成的酸枣玫瑰忘忧茶调节情绪,有助于畅肺疏肝、安神解郁,适合情绪不佳、睡眠质量较差的人群日常饮用,更适合用于悲秋综合征。 “保持早睡早起、适量运动、注意保暖,避免冷风直吹,同样是秋季养生不可忽视的环节。”杨通神提醒,在合理安排饮食的基础上,可适当搭配艾灸、拔罐、穴位按摩等中医外治法以增强肺功能,但也应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