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药店、药房或政府有关职能部门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日与各类中西药品打交道。他们不是大家熟知的医生或者护士,而是默默守护群众用药安全的药师。许多人对药师的印象是在医院发药窗口工作的人员,殊不知,药师不仅是药品的管理者,更是大众安全合理用药的“守门人”。 
秦庆芳(左一)在实验室了解药品情况。受访者供图 药品安全的把关人
“我们所有工作的核心只有一个——保障群众用药安全有效。”9月25日,全国人大代表、自治区食品药品审评查验中心质量管理与科研科科长秦庆芳向记者介绍了药品监管一线的工作日常。 秦庆芳所在的查验中心,负责药品、化妆品和医疗器械从生产到流通的全链条监管。企业申报新药或新建工厂,必须通过资料审评和现场检查,合格后方可获颁生产许可证;药品在批发企业和连锁总部的采购、储存、出库等环节,也纳入抽查范围,确保流通全程可控。 现在的药品包装上均印有药品追溯码,这也是秦庆芳与同事关注的重点。“扫码即可查询药品的生产厂家、批次及流向。”她特别提醒,要是消费者扫码查不到厂家信息,或者发现药品有两人次或两地以上扫码信息,就得留意是否是回流药了,虽然回流药不一定是假药,但肯定存在安全风险。 “很多人知道医师节、护士节,却很少了解药师节,甚至认为药师只是负责发药的。”秦庆芳表示,药师的工作远不止于此,每一次处方审核都是在规避潜在的用药风险。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她呼吁提升药师的社会认可度。“2023年《药师法》已纳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她建议加快立法进程,明确药师法定身份,规范执业管理,并将药学服务纳入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从而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临床药师为患者解答用药疑问。 受访者供图 “阿叔,昨天用药后,您发烧好点了吗?”“阿姨,连续两天吃了止咳化痰药,咳嗽咳痰有没有减轻?”……9月25日一早,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师李俊走进病房,详细询问患者用药反应和治理效果。 “我们参与临床查房,结合患者症状,评估治疗效果,协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李俊告诉记者,临床药师需兼具药学知识、临床经验,以及与医生、患者沟通的能力,培养周期长达2—3年,需在资深药师带教下积累实战经验后才能独立胜任工作。 除参与病房工作外,李俊还定期值守药学门诊。当患者携带药品前来咨询,她会根据具体情况,提供科学服药建议,提升治疗依从性与效果。“在药物副作用识别方面,药师往往会更具专业敏感度。”李俊说。 前不久,一位重症肺炎患者经临床药师参与调整用药方案后康复出院,家属特地送来锦旗,表达对主治医生和药师的感谢。“患者起初用药效果不佳,我们建议调整方案,经过将近一个月的治疗,患者终于康复出院。”李俊说,收到锦旗这一刻感觉很欣慰,这是对药师工作价值的认可。 从业14年,李俊深感药师职业很有价值,“药师与医生协同诊疗,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这份工作,值得!” 
中药房药师正在熬煮中药。受访者供图 “在中药房,中药调剂、中药临方加工炮制等具体工作样样都要熟悉。”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中药房主管中药师庞家楠接受采访时表示。 中药房是药学部最有“味道”的地方,各类药材散发出自身独特的味道,中药师要具备调和中药五味“酸苦甘辛咸”的技能。庞家楠的日常工作不仅包括审核处方合理性、中药的精准调配及中药用药指导,还要深入参与中药材辨识与中药临方炮制加工。 与西药不同,中药配伍高度依赖经验,煎煮方法与服用禁忌大有讲究。“审方时,我们首先查验药味是否相克、中药使用和剂量是否合理,发现问题及时提醒患者联系医生确认。”庞家楠介绍,面对不少患者对中药煎服方法的困惑,药师需耐心解答,同步普及中医药常识。此外,他们还协助研发膏方、药膳奶茶等,提升疗效的同时优化患者使用体验。 在庞家楠看来,中药房药师不仅是处方的执行者,更是中医药知识传播“最后一公里”的科普者。每一份细致的用药交代,每一剂精心煎煮的汤药,都承载着将传统医药智慧安全有效服务于患者的责任。在这方弥漫药香的空间里,他们以专业与耐心,守护着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也守护着每一位患者的健康。 社区药店的健康顾问 熬煮凉茶、远程审方、用药推荐、药材整理……9月25日,覃海鲜刚到药店就忙碌起来。 作为一家连锁药店的执业药师(处方审核员),覃海鲜已有8年工作经验。对她而言,准确识别前来购买药品顾客的症状并推荐合适药品是她的工作责任。因长期服务周边社区居民,她与许多顾客相熟,日常每天需接待数十位居民用药咨询。 “曾有一位老伯因便秘服用芦荟胶囊后腹泻不止。”覃海鲜回忆,她仔细了解情况后判断其体质不适合该药,建议改用益生菌,并辅以当归、黄芪熬煮的养生茶。一周后,老伯专程前来致谢。 顾客的认可让覃海鲜充满成就感。“我喜欢这份职业,既能帮助他人,又能持续学习提升自我。”她认为,药店的药师也可以是社区居民可信赖的健康助手,在日常咨询中传递科学用药理念,助力基层健康管理。

《广西日报》2025年9月27日第4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