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首页栏目 > 经济 · 生活 > 健康 > 正文

怕吃养生的苦?医院给你点“甜头”尝尝!

2025年10月16日 22:20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记者 关海芳 罗婧 王春楠 实习生 黄海宁 周佳佳 编辑:陶昌顺

新闻眼一碗热气腾腾的药膳汤,一杯真材实料的养生茶,一份科学配比的减脂餐……这些充满烟火气的食物,如今不再是高档餐厅或养生会所的专属,它们作为一份份“暖心处方”,正从医院的窗口递出。
这背后,是医疗服务理念的悄然升级:从专注于病床前的精准治疗,延伸至对患者日常饮食与生活方式的温情关怀。一份精心配比的餐食便是中医“治未病”理念最直接的体现,也让医者仁心在三餐烟火气中得到更温暖的诠释。
这些创新举措,旨在将健康的主动权交还到每个人手中。它传递了一个质朴而重要的道理:守护健康,始于日常的一餐一饭。原来,关怀可以盛在碗里,良药,有时也能这般可口。

工作餐:减脂餐外卖 热量全标注

最近,在一家区直单位,每到中午饭点,不少同事相约拼单点外卖减脂餐。

原来,今年9月23日,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推出6款低脂营养餐外卖后,该单位的部分同事约好了一起吃减脂餐降体重。“以前对减脂餐的印象是清汤寡面,口感不好,没想到尝了几款减脂餐发现味道蛮好。”罗女士说。

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推出了减脂餐外卖服务。 陈永尚 摄

“医院推出的减脂餐很受欢迎,供不应求。”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孙桂丽说,饮食在影响体重管理的各种因素中占80%,维护健康体重饮食管理很关键。这次医院与本地一家餐饮公司推出6款减脂餐外卖服务,助力群众科学管理体重。

吃饱+吃好,半年瘦了25斤!是真的专家告诉你秘诀。视频摄制: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关海芳 实习生莫瑞敏

据悉,吃减脂餐有不少讲究,对标不同减脂人群需求,可选择不同的减脂餐。如在这次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推出的减脂餐中,需控糖控脂等慢性病人群可选择“卤香牛肉餐”,严格控脂增肌的健身爱好者、上班族等人群可选择“白灼大虾餐”,需控脂人群、易上火等人群可选择“酱香鸭腿餐”,口味偏浓郁、长期健身、体力劳动等人群可选择“香煎鸡排餐”,非严格减脂期、无需控糖控脂、学生党等人群可选择“柠香猪扒餐”,老人与儿童等脾胃虚弱人群可选择“巴沙鱼排餐”。每份低脂餐的热量控制在500—620千卡之间,且每份低脂餐都附带关键营养数据,让减脂人群吃得明白。

“下一步,医院将根据时令来调整减脂餐的款式,并根据消费者的反馈不断完善餐品的搭配。”孙桂丽说。

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每到饭点,前来购买减脂餐的人络绎不绝,非院内医护人员与患者都可以进院购买。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出的减脂轻卡餐。医院供图

焯水青菜、红薯、芋头,辅以鸡胸肉或牛肉等优质蛋白食物;饱腹感强的糙米饭,配以白灼大虾、玉米和爽脆西兰花等,小小一份减脂餐,成为不少群众追求健康的“新风尚”。

“每天11时开始售卖,很快就卖完。”卖餐阿姨说,购买者多为院内医护人员、大学老师以及周边居民。

减脂餐已不仅仅是减脂人群的专属,如今也成为不少追求健康人群的新选择。为了让减脂餐口感好,工作人员在餐食中搭配了加有小青柠的酱油汁。

在减脂餐走进大众生活的同时,部分消费者也对各医院提出了更高期望:“目前的减脂餐品类还是偏少,在丰富品类,更好地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方面,仍需努力”“菜品在搭配上能否不定期调整?”“希望更多医院尝试外卖销售,让更多人能足不出户就吃上安全可靠的减脂餐”……

无论如何,当减脂餐与医疗资源实现联动,这股新“食”尚给人们带来了健康管理的新体验。

下午茶/零食:养成系甜品 治愈又充电

10月15日下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食堂飘出淡淡草药香。营养科主任医师黄琛结束门诊后,在食堂买了一杯刚上市的药膳奶茶。“这是我们的秋季配方,有清热润燥的功效。”啜饮一口温热的饮品她感觉很治愈。

石斛元气饮料。杨兵 摄

这家医院正紧锣密鼓地装修筹备自家的奶茶店,而食堂已成为药膳饮品的“试验田”。数月来,茯苓馒头、绞股蓝虎皮卷、红枣豆浆等餐品丰富了医生和患者的餐食选择。黄琛介绍,他们的药膳奶茶、药膳咖啡会根据春夏秋冬的中医理论调整配方,定期推陈出新。

而在距离医院不远的南宁市新华路“茶颜如意”奶茶店里,其主打的养生茶饮也收获了不少年长“粉丝”。72岁的陈老伯带了两位朋友来品尝酸枣百合安神饮。“我自己喝了半个月,晚上睡眠有改善,今天特地带老伙计来试试。”

茶颜如意运营部经理林芸告诉记者,他们与南宁市中医医院合作,由医院提供配方,公司负责运营,根据时节和广西人的身体特质推出扶阳消脂茶、党参茯苓奶茶、玫瑰解忧奶茶等饮品。目前店里正在筹备增加药膳西点,将面包、蛋挞、菠萝包、欧包等与药食同源食材结合,能达到养肝、补气血等目的。

养生甜品——冬瓜奶茶。古秀芳 罗婧 制图

走进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和现代医药产业学院指导的壮草都药食同源体验馆,空气中弥漫的浓郁药香与面包香气让初入者情绪放松。市民周女士第一次入馆体验,智能体质辨证仪结合她的面相、舌象照片等体征,很快给出了体质报告和饮食建议。按照饮食建议,她选择了一杯茉莉洛神花茶和一块淮山芡实欧包,品尝后感觉良好。

你点的奶茶,真的是身体想喝的那杯吗?视频摄制: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罗婧 实习生 黄海宁 周佳佳

无独有偶,自治区人民医院也推出了特色食养餐品。记者探访时,正值中午用餐高峰期,医院职工食堂二楼售卖特色食养的窗口前,面包和奶茶已所剩无几。由该院营养科专业团队研发的“山南乳酪包”“四君子奶”“仙人余粮奶”等餐品,价格实惠,颇受欢迎。

与市面上常见的甜品不同,自治区人民医院的餐品甜度较低,更突出食材与药材的本味,不少年长患者在就诊后特意前来选购。“除了药材本身的健康功效,我觉得这种清淡的口感也是一个优点。”选购了药膳碱水面包、欧包等餐品的李女士说。

消费者正在选购养生奶茶。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罗婧 通讯员 林芸 摄

如今在南宁,从医院食堂到街头店铺,从一杯温热的药膳奶茶到一块松软的欧包,中医药文化正悄然融入市井烟火。养生新风尚,通过一杯饮品、一份点心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外出聚餐/家庭炖汤:食疗靓汤 喷香上桌

10月12日晚,楚同中医馆药膳餐厅的厨房里热气氤氲、香气四溢。手起刀落间,厨师将鸡、鸭、猪手等新鲜食材斩作均匀块状,再配以各类药食同源的中药材,经慢火细炖,煲出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温补药膳。

“我们根据季节更替和客人体质调整菜单的药食同源食材,不仅本地老顾客常来,很多外地食客也专程赶来品尝。”楚同中医馆负责人杨兵介绍。话音未落,厨师已将烹制好的药膳精心摆盘,静待服务员送入包间。

药食同源药膳水晶白芷鹿皮冻。杨兵 摄

锅里腾起的热气,包涵的不只是诱人香味,更是“药膳+”在广西日渐升温的消费热度。随着大众健康意识不断提升,药膳正悄然走入更多市民的日常生活。

广西的壮、瑶、苗等民族,历来有药食同源的传统。瑶族有“三天不吃药,浑身不自在”的俗语;壮族制作五色饭时加入的黄姜、红蓝草,既添彩又养生……这些民间智慧,无不体现着食材与药材的巧妙融合。

然而,如何扭转大众尤其是年轻人对药膳的刻板印象,仍是一道现实难题。中国药膳研究会2024年的一项调研显示,78%的“95后”仍将药膳与“苦药汤”画上等号,仅12%表示愿意主动尝试。面对这层认知壁垒,医疗机构正积极探索新路径,让传统药膳在保持功效的同时,更贴合现代人的口味与节奏。

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药膳门诊与便民门诊前总是人流不断。不少患者来药膳门诊请医生开具个性化的治疗药膳处方。一旁的便民门诊同样热闹,药膳汤包、养生茶包等产品备受青睐,市民只需经过简单问诊,就能拿到搭配好的药膳包回家炖煮,轻松享受美味与健康。“药材各有所长,对症使用能事半功倍。”该院药学部副主任中药师刘偲翔说。医院还为食品生产企业提供技术支撑,企业根据医院提供的配方推出药食同源果冻、红糖、奶糕、米通、方便粥等产品,让更多的人感受药食同源的魅力。

药食同源药膳瑶柱人参鹿血膏。杨兵 摄

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的药膳汤料包同样走俏。“味道好又养生,买了汤料包,回家配上食材就能煮出健康汤。”市民黄女士尝过用药膳汤料熬制的牛尾骨汤后赞不绝口。该院治未病科主任马鹏表示,医院正在筹建药食同源主题餐厅,开业后市民无需挂号即可选购适合的药食同源产品。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加入了药膳服务行列。近日,南宁市青秀区民族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勤部主任陈鲜珍在朋友圈发布新品预告——“即将推出‘即享养生·汤包’,欢迎选购”,不少朋友留言询问:“什么时候开卖?”“价格多少?”。据了解,该系列汤包围绕调和脾胃、益气补虚、祛湿止痰等六大经典配方开发,旨在以便捷形式推动社区养生走进日常生活。

大众普遍关注药膳价格,记者走访发现,目前成品药膳价格总体适中。医院内熬煮好的汤菜类药膳,售价与普通菜品基本持平,或略高1-2元;药膳汤料包根据原料定价,便宜的五六元一包,大袋装7包约40多元;与企业合作的药食同源产品参考市场价;而在餐厅销售的药膳套餐,既有十几二十元的面汤组合,也有人均百元以上的选择,覆盖不同消费需求。

药食同源的餐点大受欢迎。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罗婧 摄

“药补不如食养”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疑问也随之而来:药膳是否人人适宜?搭配不当会不会有副作用?食用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药膳不可一概而论,必须注重搭配与多样化。”刘偲翔强调,个体化食养尤为关键,“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核心在于恢复身体平衡。”她举例说明,正常体质的人经常服用人参、黄芪等补益药的药膳,容易上火;小孩子盲目食用药膳来增高,容易导致提前发育,因此提醒大众需科学食养。

药食同源药膳祛湿通络牛尾汤。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 供图

在具体实践层面,刘偲翔建议,制作药膳应运用辨证论治的中医理论以发挥调理作用。她特别指出,《黄帝内经太素》有记载,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因此,要以药的偏性,纠正人体的偏性。

值得一提的是,政策层面也传来利好消息。2024年底,广西率先推出地方药食同源目录,在全国106种药食同源物质基础上,新增10种本地特色药材,为区域药膳产业提供更丰富的原料选择与规范依据。

住院点餐:AI定制 对症下饭

想吃营养餐了,只需轻点手机,就能享受由系统根据个人体质和健康状况搭配好的餐食,这样个性化的营养餐配送,不久后就能成为现实。

“目前我们正在医院内做试点。”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蒋志雄介绍,2018年起,该院开启互联网+营养管理的智慧食堂建设,经过7年探索,从互联网+营养管理到人工智能+营养管理,该院的智慧订餐系统功能不断完善。

目前,在该院的住院患者,只要登陆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上的智慧点餐系统,选择相应大类的营养餐,就能获得专业人士根据其身高、体重、病情恢复需要等状况针对性配置的营养餐。

以糖尿病为例,不同的糖尿病患者,对饮食的能量需求不同。住院患者只要登陆医院的点餐系统,医院利用人工智能相关信息技术,会自动抓取患者的相关信息,患者只需选择“糖尿病餐“这一大类,系统就会根据其血糖控制等信息,自动为其推送一份适合其本人的餐品。

除了针对住院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慢病食养管理服务,医院还在系统中针对本院职工开设了中医体质识别、营养成份分析等功能。职工在线上选餐时,系统会自动分析,对不合理的营养搭配进行预警。

“我们计划让这些个性化的营养餐服务,从院内走向院外。“蒋志雄说,目前该院正在做相关准备工作。在不久的将来,普通群众的外卖购物车里,或许就能增加一份为自己量身订制的营养餐了。

作为营养专家,蒋志雄特别提醒广大群众,营养问题与慢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他呼吁大家树立科学的营养健康理念,通过饮食调整等方式,加强自我健康管理。

评论 :良药可口 吃出健康

当医院开始提供安神补气的奶茶、热气腾腾的药膳汤,还有松软的淮山欧包和标注热量的减脂餐,“良药苦口”的老印象,正在被“良药可口”的新体验改写。这不仅是饮食的创新,更是医院服务理念的主动转型。

如今年轻人节奏快、压力大,熬夜后想补气血却怕药汤苦,减重时想控热量又嫌餐食寡淡。医院凭借专业优势,将“药食同源”融入现代餐饮,特别是上线外卖服务,精准契合了现代生活方式,让健康管理轻松实现。

“药补不如食补”的理念,有了更生动的诠释:就诊的人多了份寻味的选择,用药的人多了种食疗的途径。生命的“处方”,不再只是药物,更添了暖意与风味。尤其在“全民减重”的倡导下,这一系列健康餐品,更为大众践行健康生活提供了便捷选择。

当养生变得可口易得,当健康融入三餐四季,“吃出健康”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我们触手可及的日常。

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推出的低脂营养餐。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古秀芳 摄

聚焦医院“跨界”美食:价格亲民 安全可控

医院“跨界”开发、售卖营养餐等系列美食,颇受大众关注。营养餐系列美食价格如何?在哪购买?食材质量如何把关……就读者关心的问题,记者进行采访。

问:医院推出的餐品,尤其是减脂餐为何口味会偏淡?

答: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孙桂丽介绍,医院推出的减脂餐口味偏清淡,是遵循国家提倡的低盐膳食模式。根据国家发布的标准,成年人每人每天对盐的摄入量建议不超过5克。长期高盐饮食,易导致人患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对一些慢病患者,如糖尿病、肾病患者而言,更要注意低盐摄入。在推出餐品时,其实医院也在尽量平衡营养与口味的关系,如该院的减脂餐就可选配无盐料汁,以满足群众对口感的需求。虽然饮食要注意低盐,但孙桂丽也提醒,在夏季出汗较多的情况下,为防止钠等电解质流失过多,此时应适当补充淡盐水,以帮助维持体液平衡。

问:大众在哪购买?

答:记者综合了解到,大众能否购买医院推出的餐品,要看医院的相关服务范围,有些推出了外卖或线下摊点,大众可购买;有些医院的餐食目前只在院内销售;药膳方面,大众可购买养生药膳,处方药膳则需要凭借医生处方购买。

问:价格贵不贵?

答:记者走访各医院、医馆推出的餐饮,多数价格和市场的价格差距不大。减脂餐价格幅度在10多元至20多元区间;有些医院推出的便餐丰俭由人,如素菜一般在10元以内,荤菜在12元到30元不等;成品药膳价格总体适中,从几元一包的药膳汤料包,到人均百元的药膳套餐都有。

问:食材质量如何把关?

答:记者综合了解到,各医院对食材的质量把控等管理较严格,医院每日会为果蔬食材进行农药残留“体检”,从源头排除风险;为每餐成品保留追溯样本,确保有证可查;委托专业机构对原材料进行抽检,为安全加码。

如果食材中使用了药品,医院需要严格遵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药食同源目录》的要求,并且上市的所有产品均经过市级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备案。

多家受访单位均表示,当天剩余食品会自行处理,不会在第二天再次售卖。但有些饮品因制作工艺需要则例外,如乌梅饮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泡3天。

《广西日报》10月17日14版版面截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