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健康频道 > 资讯 > 正文 |
耳机戴久了会“偷听力”?这3个隐患需注意→ |
2025年10月18日 07:30 来源:广西疾控 编辑:陶昌顺 |
通勤戴、工作戴、睡前还戴 耳机早已成了 很多人的“随身标配” 但天天长时间戴耳机 却可能给耳朵甚至身体 埋下健康隐患 听力悄悄“缩水” 耳机声音直贴鼓膜,入耳式耳机能将声音更集中地传至内耳。若每天戴超过4小时或音量超60%,内耳毛细胞会长期受刺激——从短暂听力下降发展成永久损伤,毛细胞一旦受损,便不可再生,严重时或提前出现“老年性耳聋”症状。 耳朵“闷堵疼” 物理摩擦引发炎症:头戴式耳机的耳罩若不透气,或入耳式耳机的耳塞尺寸不合适,会长期压迫、摩擦外耳道皮肤,导致皮肤发红、脱皮,甚至引发“外耳道炎”。 细菌“闷”出问题:耳朵本身会分泌耳屎(耵聍),起到保护耳道的作用。但耳机堵住耳道后,空气不流通,耳道内温度、湿度升高,成了细菌、真菌繁殖的“温床”,尤其夏天出汗多,更容易诱发“真菌性外耳道炎”。 头晕、注意力“掉线” 内耳不只是管听力,还负责平衡感!长时间听重低音、快节奏的音乐,声音振动会“晃晕”前庭系统,敏感的人就会感到头晕、恶心。 更危险的是,耳机里的声音会“霸占”注意力——过马路时听不见汽车鸣笛、上班时没听到同事喊你,轻则错过重要事,重则可能遇到意外! 3招保住耳朵放心使用耳机 音量别超50%,单次不超1小时:手机音量控制在“能听清但不刺耳”的程度,每戴1小时就摘下来,让耳朵“透透气”。 入耳式耳机别“裸奔”:每周用酒精棉片擦一擦耳塞,别让细菌进入耳道;如果耳朵容易痒,优先选头戴式或半入耳式,别闷着。 嘈杂的地方别戴:在地铁上、马路边尽量不戴耳机,如果要戴可以选降噪款。 正确佩戴耳机 既能享受耳机带来的便利 也能守住听力健康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