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健康频道 > 资讯 > 正文

霜降|霜凝万物,防寒润燥养身心

2025年10月23日 10:37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综合央视新闻、央视一套、新华网、中国中医、人民出版社读书会、CCTV生活圈等 编辑:陶昌顺 实习生 周佳佳

新闻眼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天气由凉转寒。霜降不仅带来气候的转变,也影响着人体的健康与作息。随着凉燥之气渐盛,人们易感口干咽燥、皮肤不适,甚至感冒频发。如何在此时科学调养、合理进补,成为迎接寒冬的重要课题。本期《健康小喇叭》从物候、养生、运动、饮食等角度,带你读懂霜降,健康入冬。

图片由AI生成

霜降物候

霜降有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霜降到立冬,往往是北方一年之中气温下降速度最快的时段。豺狼此时开始捕获猎物,并以先猎之物祭兽。所谓“祭”,是古人的一种臆断。肉食动物将自己的猎物摆放好,炫耀一下,在人们看来,仿佛具有了感恩上苍馈赠之祭礼的仪式感。霜降时,其气栗冽,其意萧条,是摧残,也是磨砺。有很多草木甚至无缘拥有这番经受寒霜的阅历。有些早早黄熟,有些匆匆枯萎。此时敏感的蜇虫也钻到洞中低下头不动不食,准备开始蛰伏过冬了。

霜降。视频来源:央视新闻

霜降时节

为什么易干燥易感冒

霜降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结霜,霜降不是降霜,而是接近地面的一些水汽遇冷之后,在地面或者一些植物上面凝结成白色的结晶体。

霜降过后,意味着天气就会越来越冷越来越冷。在晚秋时节,气温下降,这种燥气叫做凉燥,它常常表现为干燥、体液缺乏等特征,口干、唇干、咽干、皮肤干燥等症状。这是由于空气中的水分减少了,人体的津液缺乏所导致的。霜降时节,既寒冷又干燥,往往也很容易导致受凉感冒。加上皮肤黏膜失去水分,带来的干燥甚至会有疼痛的症状。这种干燥的环境,还利于一些病菌的繁殖和传播,增加了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风险。所以在霜降的时候,也是呼吸道疾病、皮肤病的多发季节。

霜降时节多喝水

霜降是秋天的尾巴,此时节,人们往往会感到更加干燥。霜降养生,不妨试试这“两杯水”↓↓

1.一杯暖茶健脾胃

霜降时节,不少人都被秋燥“盯上”了。如何缓解口干、鼻干、皮肤干等情况?不妨试试理气健脾和胃的大麦陈皮山楂茶。制作要点:15克大麦、10克山楂、5克陈皮,加500毫升水,大火煮3~5分钟,闷20分钟即可饮用。

2.桑叶茶 调节三高、延缓衰老

将干桑叶5~10克泡茶或煎汤,不仅能清热润肺,还能消疮祛斑、减肥消脂。桑叶富含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具有调节血糖、血压、血脂的功效,还能延缓衰老、润肠通便,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具有辅助的治疗作用。

霜降时节如何养生

记好这几点

霜降时节,天气渐冷,昼夜温差加大。此时要做好养生保健,无论起居养生还是运动调养都应谨慎。

1.霜降养好这3处

养护足膝

人体关节最怕受凉,此时穿衣不宜露膝,同时要注意护足,养成睡前泡脚的习惯。

养护脾胃

按时吃饭,用餐时细嚼慢咽;多选择蒸、煮、焖等易嚼易消化的烹调方法,少吃油炸、爆炒的食物。

养护皮肤

此时气候干燥,易出现过敏、瘙痒等不适,不宜用碱性大的沐浴露或肥皂,要注意皮肤的日常护理。

2.霜降护好这3处

霜降节气,应循序渐进地添衣保暖,尤其是老人、小孩、孕妇以及体质虚弱之人,要着重护好头、脚和肚脐三处。

肚脐

肚脐皮下没有脂肪,紧邻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肚脐一旦受凉,腹痛腹泻在所难免,泌尿系统疾病也容易找上门来。

头部

头是全身阳气最旺盛的部位之一,这个地方如果受寒,体内阳气会大量散失,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四肢不温的人以及易感风寒的人来说,尤其危险。

人体脚部分布着6条重要经脉,一旦受寒,会引发感冒、气管炎、消化不良、失眠等疾病。

霜降时节这样睡

霜降过后,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此时需保养阳气,应顺应时令早睡早起。早睡可使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舒展。

此外,保证睡眠充足,还可以缓解秋乏。晚上11时前进入梦乡,午时小憩一会儿,抓住秋天的尾巴,为冬藏打好基础。

霜降这样动

霜降时节,锻炼身体正当时。亲近大自然,吸收天地精华,可增强体质,提高御寒能力,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做好体能储备。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需要注意的是,切不可进行一些使人大汗淋漓的运动。

1.太极拳

运动时要尽量躲避晨雾,以免诱发呼吸道疾病。外出锻炼最好选择气候适宜、空气质量较佳、阳光充足的时段。太极拳等传统保健项目,动作舒缓、柔中带刚,更适合中老年人群。

2.倒步走

倒步走是一种反序运动,能够刺激前行时不常活动的肌肉,促进血液循环,提高人体的灵活性、协调性。此外,倒步走时会被迫集中精神,有助于锻炼神经自律性,减少不良情绪的困扰。

需要注意的是,运动时要选择平坦人少的场地。初学者速度要慢、步子要小,心脑血管疾病人群应谨慎锻炼。

按揉这2个穴位

霜降时节,按揉这2个穴位可以达到预防或缓解感冒的效果。

1.迎香穴:位于鼻唇沟里。按揉时需顺时针按一分钟,再逆时针按一分钟。每天可按揉两次,建议由轻到重。

2.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掌骨和第二掌骨之间,靠近第二掌骨桡侧中点。按揉时,要沿着手掌的方向,每天可按揉2~3次,每次1~2分钟。

霜降要吃点啥?

1.羊肉

“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天气冷了,阳气由收转藏,适当以羊肉进补,既能补血温经,又可预防秋郁。

“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益肾气,养胆明目,治虚劳寒冷,五劳七伤”《本草纲目》中这样描述羊肉,古代时期的羊肉不仅常为席面上的“座上宾”,还常与中药搭配制成药膳,以供治疗。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记载以当归、生姜依配比入羊肉汤便可温中补血,祛寒止痛。

2.白萝卜

这个时节,羊肉的好搭档——萝卜也恰逢其时,有农谚道“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被霜打过后的萝卜多了几分清甜,少了些许辛辣。用来凉拌或蘸酱生食,正是还原其本味的吃法。许多文人雅士,对萝卜的滋味与口感念念不忘。“每饭必索萝菔,与皮生啖,乃快所欲”,清朝“美食爱好者”袁枚,更是对萝卜赞赏有加,“萝卜取肥大者,酱一二日即吃,甜脆可爱”的经典吃法,看完让人不由得口舌生津。

萝卜不仅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产量高、价格低的特点,更是让它成为了千家万户的必备佐餐小菜。《东京梦华录》里就曾有,北宋都城开封州桥夜市,售卖姜辣萝卜的记载。

3.板栗

“八月梨枣九月楂,十月的栗子笑哈哈”暮秋之味。少不了的还有栗子的一抹香甜其长相可人,口感绵密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而“炒栗子”的受欢迎程度更是贯通古今。晚清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就有描写“栗子来时,用黑砂炒熟,甘美异常,青灯诵读之余,剥而食之,颇有味外之美”。

在这秋冬交替之际,顺应自然规律,适时进补,适度运动,是我们与季节和谐共处的智慧。霜降过后,寒风渐紧。愿你藏好一身暖意,在这万物蛰伏的秋暮,休憩静思,待冬蓄春生。

点击下方图片进入专题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