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健康频道 > 资讯 > 正文

健康小喇叭|紫外线灯消毒有讲究,家庭使用别踩坑!

2025年09月13日 07:54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综合中国新闻网、金华疾控、普陀疾控、延津疾控微健康、济医附院感控等 编辑:陶昌顺 实习生 石媛洁

新闻眼紫外线灯,作为一种常见的消毒工具,常出现在医院、学校等场所,凭借杀菌特性被不少人关注。但关于它,传言与疑问并存——有人说它能彻底消毒房间,也有人担心使用不安全。这种被寄予“消毒厚望”的设备,真的适合家庭使用吗?它的消毒原理和局限又有哪些?本期《健康小喇叭》带你了解紫外线灯,理清关于它的认知误区。

紫外线灯的“消毒真相”

1.消毒原理:靠什么杀灭病菌?

紫外线消毒灯的作用原理是利用具有杀菌作用的UVC紫外线(波长200纳米~280纳米)破坏微生物细胞的DNA和RNA的分子结构,造成生长性细胞和(或)再生性细胞死亡,从而达到除菌消毒的效果。

2.消毒局限:并非“万能消毒王”

一方面,紫外线的穿透能力很弱,所以紫外线灯的消毒效果仅限于能被直接照射到的物体表面,它无法穿透物体杀灭内部病菌。另一方面,紫外线灯的消毒效果也与物体和紫外线灯的距离和时间有关。对一个房间来说,存在太多的“光照死角”,仅凭一盏紫外线灯不可能彻底消毒。

图为AI生成

紫外线灯在不同场景的使用方法

1.对物体表面的消毒

可采取紫外灯悬吊或移动照射,使用时最好近距离照射,通常要求照射距离不超过1m,小件物品可放紫外线消毒箱内照射。

照射时要注意照射剂量和时间。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紫外线的敏感性不同,一般要求照射时间30~60分钟。

2.对室内空气的消毒

直接照射法:可采用悬吊式或移动式紫外线灯直接照射,注意要求在室内无人条件下进行。采用悬吊式时,灯管吊装高度距离地面1.8米~2.2米。

间接照射法:首选高强度紫外线空气消毒器,不仅消毒效果可靠,而且可在室内有人活动时使用,一般开机消毒30分钟即可达到消毒合格。

3.对水的其他液体的消毒

可采用水内照射或水外照射,采用水内照射法时,紫外光源应装有石英玻璃保护罩,无论采取何种方法,水层厚度均应小于2厘米,并根据紫外光源的强度确定水流速度。

紫外线灯的家庭使用风险

1.维护保养与监测要求高:灯管表面需每周擦拭,有污染时应及时擦拭;不同功率灯管强度要求不同,如双端36W紫外线灯不低于规定值(135μW)的93%;虽然灯管规定使用寿命在1000h以上,但频繁使用时应每季度监测,一旦低于规定值应及时更换。

2.人员安全风险大:紫外线灯工作时对人体的伤害其实很大,变黑只是最轻的,眼部暴露于灯光下易被灼伤,甚至引发白内障,皮肤长期暴露有癌变风险,所以,开启紫外线灯时,人员需要离开房间。部分灯管在使用时产生臭氧,吸入后轻则呼吸道刺激,重者可能引起胸闷、肺水肿。家中如有老人或小孩不慎接触,得不偿失。

3.操作规范难遵守:用于空气消毒时应在室内无人条件下,关闭门窗,每次照射时间≥30分钟。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20℃或>40℃时,或相对湿度>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家庭人员活动频繁,很难严格遵循这些操作规范。

使用注意事项

1. 人员回避:紫外线能够消毒灭菌的同时,也会损伤人体的皮肤、眼睛。在使用紫外线灯时,人员应离开房间。

2. 通风换气:消毒后通风换气:有些紫外线灯带有臭氧,建议在消毒完成后,要开窗通风30分钟以上,以避免臭氧损伤人体。

3. 正确放置:要安装稳固,避免晃动、倾倒,保证照射范围合理,安装悬吊式紫外线灯管,高度距离地面1.8米~2.2米。

4. 紫外线灯管:表面保证清洁,每周使用75%酒精擦拭紫外线灯管;每半年1次使用紫外线辐照强度指示卡监测紫外线灯辐照强度是否达标。

开窗通风,做好清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家庭清洁消毒的好办法。不必盲目追求紫外线灯这类“专业消毒工具”,家庭消毒的核心在于“安全有效、贴合日常”,选对适合的方式,才能真正为家人健康筑起可靠防线。

点击下方图片进入专题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