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伤者亲友在120指挥中心的全程指挥下使用急救包现场施救。医院供图
广西新闻网南宁8月2日讯(记者 金秀梅 实习生 黄南扬)8月2日上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举行了广西首例5G+卫生应急演练暨中国移动5G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此协议的签订,标示着医院建设正式迈入“5G时代”。
据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陈俊强介绍,近年来,医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强化顶层设计,努力打造互联网医院、智慧医院、远程医学中心,建设智慧楼宇。5G技术作为当今通信技术的制高点,它高速率、大连接、低延时的卓越性能将给医院带来巨大的变革。
据了解,本着“创新机制、资源共享、便民惠民、互利共赢”的原则,医院与中国移动将联合打造面向5G应用的互联网+智慧医院服务体系,满足应急救援、远程医疗、院内信息化、院间协同等医疗无线应用场景需求,重点开展基于5G网络的移动急救、远程会诊、机器人超声等应用研究,实现各种远程医疗技术在5G网络的应用。
图为应急演练指挥中心现场。广西新闻网实习生 黄南扬 摄
图为应急救治指挥系统显示救治现场即时回传情况。广西新闻网实习生 黄南扬 摄
急救“零时差”,广西首例5G+卫生应急演练
当天上午,双方联合开展了广西首例5G+卫生应急演练。
“我同学打球时肚子被撞了一下,现在肚子剧烈疼痛!你们能派医生过来吗?”在这样的演练背景下,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救指挥中心电话指导现场进行初步急救。
整个演练过程中,在急救车还未赶到现场的时候,现场伤者亲友在120指挥中心的全程指挥下使用急救包现场施救,仅通过一部手机,在5G信息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就可以将伤者的心电图、超声等图像数据同步显示在医院急救指挥中心的屏幕上,实现了急救“零时差”,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急救时间。
“同学,醒醒!醒醒!指挥中心,患者昏过去了,不动了。”
指挥中心:“你们不要慌,这里信息显示,医生已经到达你们现场。”在急救车未到达现场的时候,伤者已经得到基本的检查。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副主任王威介绍,在目前的传统急救步骤中,病人被送到医院后必须先做B超、心电图、抽血等常规检查,然后再送往对应专科进行急救,需要花费较长时间。而依托5G技术低延时、高速度大带宽等特点,将为急救救护能力的提升提供强有力支撑,为医疗行业带来创新性的变化。
未来急救,未来医院,一部手机就可以连接医院
陈俊强说,本次5G+卫生应急救援演练测试了5G通讯技术支持下的医疗信息传输效率,向大家展示5G技术在应急抢救中的巨大作用和优越性。在未来世界,在5G技术条件下,通过人人都拥有的手机,通过随处可见的急救包,急诊急救的“入院”关口将会被大幅前移,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无缝对接,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救治时间。
此外,陈俊强还介绍了该院的互联网医院建设情况,在5G时代,很多常见病、慢性病将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物联网技术,实现足不出户就可以就医问诊取药,极大方便患者就医,5G信息技术也将助力该院拓展跨境医疗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