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健康频道 > 资讯 > 正文 |
毛鸿丽:战“疫”一线的“排头兵” |
2020年03月18日 17:08 来源:广西新闻网 编辑:韦幸文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重症医学科科教副护士长毛鸿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 供图 广西新闻网桂林3月18日讯(通讯员 李先帅 姚越)毛鸿丽,广西第六批驰援湖北医疗队护理组组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重症医学科科教副护士长。无论是在桂林,还是驰援武汉,毛鸿丽都用自己勇挑重担,用救死扶伤的行动演绎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最美逆行,践行了作为一名医者和党员不忘初心的使命担当。 毛鸿丽(右一)带领本院医护人员进行医疗队出征前宣誓。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 供图 主动请缨守护桂林,双线作战驰援武汉 1月15日,毛鸿丽所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主动请缨成了桂林市定点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从1月23日收治第一例确诊病例开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悄然打响。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日渐严峻,南溪山医院收治的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越来越多。战疫一线的感染性疾病科现有医护人员人员不仅捉襟见肘,而且重症护理经验稍显不足。得知消息的毛鸿丽当即主动报名加入了首批支援感染性疾科的队伍。刚下夜班的她安顿好三岁的女儿,把行李一放到宿舍就立即进入隔离病区上班,因为有重症患者急需专业的重症护理。 ICU的护士成了这场战“疫”的“特种兵”。有着12年重症护理经验的她是当仁不让的“排头兵”,带领大家在重症患者的护理中攻坚克难。在南溪山医院隔离区的26天里,毛鸿丽每天戴着紧闭的防护口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憋气难受又行动不便,护目镜戴久了还会起雾积水,严重影响操作,工作效率大打折扣,但她迎难而上,练就了“蒙眼穿刺”“负重吸痰”“口算出入量”的本领,尽全力去护理每一位患者。因为防护物资紧缺,操作血气分析仪、床边生化仪项目检测、床边X光机等这些本该由检验员或技师完成的操作也成了她的必备技能,而且为了节省物资,她们硬是六小时甚至七、八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正所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重症患者更是需要24小时的精心看护,在给他们做身体护理的同时,毛鸿丽更注重对他们心理的疏导,俨然成了与他们无话不谈的“知心姐姐”,她总是积极乐观得去对待每一位患者,把患者当亲人一样的对待,患者的一个微笑对她而言,胜过一切。在高强度的工作结束后,毛鸿丽还主动肩负起指导和培训其他护士有关重症患者护理的技术操作,一批接一批的新人加入,她也总是不厌其烦地讲授,从无怨言。在他们夜以继日地努力下,几名重型和危重型患者陆续治愈出院了。 2月17日,一纸驰援湖北的命令传来,刚缓过气来的毛鸿丽再次主动请战。这一次,毛鸿丽身上又多了一份担子,作为队长带领南溪山医院的10名医护人员加入广西第六批援湖北医疗队。在2月19日的出征仪式上,凭借过硬的护理技术和丰富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护理经验,毛鸿丽被推荐担任广西第六批援湖北医疗队护理组组长,负责医疗队护理组的护理统筹工作,成了医疗队122名护理人员的“管家”。 毛鸿丽在出征仪式上接受媒体采访。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 供图 她是忙碌贴心的“大管家” 飞机起飞前,当得知他们将进驻疫情暴发区武汉中心医院后湖院区时,没有进入过隔离区的队员们显得有些紧张,毛鸿丽与队员们分享自己在隔离区护理新冠肺炎患者的经历,鼓励他们:“我们正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作为一名医者,越是人民需要的地方,我们越要上。”在她的安抚下,队员们心更坚定,斗志更昂扬。抵达武汉后,怎么样让大家在全新的病区环境和电子病历系统等陌生的环境中尽快熟悉工作流程,熟练掌握防护要领,做好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准备成了毛鸿丽的当务之急,她没顾得上休整就立刻投入到了疫情防控工作之中。虽然是护理组组长,但医疗队护理组由24家不同医院的护理团队组成,毛鸿丽深知自己年轻、资历浅,于是主动与经验丰富的前辈们一起商量制定护理各项工作流程,组织成立了护理管理小组,及时制定了护士的培训、排班以及各项工作制度,第一时间与即将进驻的病区护士长对接工作,了解病人收治、防护物资储备、感控措施落实等情况。 毛鸿丽经过与各组长多次沟通协调,按照不同专业、不同年龄的搭配完成了护理分组,决定采用ICU工作模式,开展一对一地责任制护理,让每名组员固定分管床位,这样既能使组员全面了解患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优质护理,又能让患者熟悉护士,促进交流,增进医患感情。他们在指导老师尚未到达之时就指导队员们进行呼吸的调整和模拟工作场景训练,提前组织穿脱防护装置的培训,让指导老师的培训效率大大加快,为早日进入病区做好了充分准备。 经过前期紧张的筹备和培训,2月24日,他们负责的病区正式开始收治患者。作为护理组组长的毛鸿丽,不仅要与其他护理人员一样参与每天四班倒的轮班,还要负责病区的病房管理,与病区护士长进行工作及物资的对接;同时,毛鸿丽还需定期参与院区联合护理组的护理质量督察,进行每天的护理指标数据上报。 病房工作结束后,毛鸿丽作为“大管家”,还得全力做好队员们的后勤保障工作。第六批医疗队分散安置在两家不同的酒店,毛鸿丽每天都要和酒店联系以确保队员的食宿不出问题,还要随时了解队员们的身体心理状况,她还要经常联系出行上班的车辆,甚至半夜经常还要帮忘带门卡的队员去开房门……每天的工作繁杂而琐碎,虽然辛苦但毛鸿丽一刻也不敢马虎,在她心里,最累的不是工作,而是肩上沉甸甸地责任带来的压力,她是大家的主心骨,感控安全始终是她心里最紧绷着的那根弦。她认真细致地履职尽责,只为了出征时那句“一定要把大家安全地带回去。”的庄严承诺。 毛鸿丽即将开始在武汉市中心医院的工作。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 供图 她是病人眼里的知心姐姐 隔离区的护理工作不像普通病房,在这里她们既是护士,又是负责病区卫生的清洁工,也是照顾病人衣食住行的护工,还是心理辅导的心理咨询师。有了在南溪山医院隔离病房的护理经验,毛鸿丽坚信“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理念,有时心理的疏导比身体上的治疗更为有效,因此,她在做好护理的同时更加注重对患者心理的疏导,还经常笑称自己都快变成 “知心姐姐”了。 在毛鸿丽言传身教的感染下,她带领的护理团队用自己的热心、细心、贴心的周到服务,不断赢得了患者的赞誉和信赖,把这些广西桂林来的护士当成了自家人。他们所在的病区收治了一位94岁的重症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因为不能有家属陪护,大小便、饮食跟基础护理都需要他们协助,家属更是焦急万分。老爷爷怕给他们添麻烦,很少主动求助,每当上班,毛鸿丽都会特别关注他,反复跟爷爷强调不要怕添麻烦,有需要尽管提,在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下,老爷爷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一天天好转,感动得爷爷对着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毛鸿丽说:“这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有位60多岁的陈阿姨,开始住院的时候因为担心家中年迈行动不便的老伴情绪激动,非常抵触,不愿配合治疗,毛鸿丽多次耐心地劝解她,并主动加她微信开导她,逐渐让她慢慢释怀并配合治疗最终治愈出院了。出院时,陈阿姨说:“虽然你们穿着防护服看起来都一样,但在我心里,你们真的让我很感动!”工作的劳累对于毛鸿丽来说都不值一提,病人的康复和他们一句简单的谢谢,都会让她倍感欣慰。 初心和使命从来都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渗透到千千万万像毛鸿丽一样救死扶伤的守护中,彰显在疫情当前毅然冲在最前线的出征中。无论是守护还是出征,毛鸿丽不负青春,不负韶华,用行动践行使命,是疫情防控道路上最美的“逆行者”。 南溪山医院驰援湖北医疗队即将向武汉市中心医院进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 供图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