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首页栏目 > 健康 > 正文 |
广西下半年重点推进老年人及未成年人疫苗接种工作 |
2021年07月13日 17:30 来源:广西新闻网 编辑:何明华 |
广西新闻网南宁7月13日讯(记者 黎伊玮)为有效阻断新冠肺炎疫情,扎实构建全民免疫屏障,广西积极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记者从广西卫生健康委获悉,广西从2020年12月底启动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截至2021年7月13日8时,共完成接种4044.75万剂次,其中完成第二剂次接种1703.10万人。据悉,下半年,广西将重点推进60岁及以上老年人和12-17岁人群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 医护人员为市民接种疫苗。广西新闻网记者 黎伊玮 摄 开展18岁以下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是构建全人群免疫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副所长、主任医师邓秋云介绍,根据国家部署,广西将分三步开展12-17岁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第一步,7月份启动并完成15-17岁人群第一剂接种任务;第二步,8月份启动并完成12-14岁人群第一剂接种,同时完成15-17岁人群第二剂接种任务;第三步,10月底前完成12-17岁人群的全程接种。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12-17岁人群属于未成年人,该年龄段人群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时,要求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现场全程陪同且充分阅读并现场签订知情同意书后,方可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邓秋云提醒。 60岁及以上老年人也是下半年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邓秋云指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非常有必要。相较于年轻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发生重症的风险较高,疾病负担重,健康损害大,而接种疫苗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60岁及以上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在接种疫苗前,接种单位的医护人员要与接种者及其家属多沟通,详细询问、记录接种者所患慢性疾病情况、药物使用情况、有无食物和药物过敏情况等,在充分评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被感染风险的前提下,为60岁以上身体条件比较好的老人开展接种新冠疫苗。若存在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正在发热,患有急性疾病,处于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患有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疾病等情况的老年人,建议不接种或暂缓接种疫苗。 医护人员为市民接种疫苗。广西新闻网记者 黎伊玮 摄 邓秋云提醒,老年人要认真阅读知情同意书,主动把自己的健康状况告知医护人员,便于医生帮助判断是否可以接种。对于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60岁及以上慢性疾病人群,建议尽早接种疫苗。接种后留观30分钟内,医务人员需要主动询问受种者情况,因为过敏等异常情况,一般都在30分钟之内容易发生。接种后24至48小时内,受种者要观察注射局部有何反应,例如局部是否有红肿,全身是否出现了包括头疼、发烧,疲倦等症状,这些都是接种后需要注意的。如果症状较重或不能自主判断严重程度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为进一步构筑免疫屏障,降低毕业生外出旅游或外出求学感染风险,日前,自治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发布了关于优先安排高三毕业生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通知,按照依法依规、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则有序开展毕业生疫苗接种工作。毕业生可通过线上个人预约、线下社区预约或现场取号等方式进行接种。持高考准考证及身份证的毕业生可走“绿色通道”,优先安排接种。当前优先安排接种的毕业生年龄要求为18周岁及以上,符合年龄要求的毕业生如选择现场取号接种应提前向当地接种点咨询疫苗库存情况后再前往。 南宁市江南区新冠病毒疫苗南宁市图书馆临时接种点。广西新闻网记者 黎伊玮 摄 南宁市江南区新冠病毒疫苗南宁市图书馆临时接种点。广西新闻网记者 黎伊玮 摄 7月13日,记者在南宁市江南区新冠病毒疫苗南宁市图书馆临时接种点看到,接种现场井然有序。现场设置了老年人专用通道放置椅子等,并开通高考生、残疾人等绿色通道,方便特殊人群接种,在留观区等区域还设置了冷热饮水机等便民设施。 “由于前期紧张备战高考,我没能及时接种疫苗。现在高考结束后马上能打上疫苗,作为一名学生,我感到非常开心,非常感谢医生、护士!”高三毕业生小方在该接种点出示高考准考证后,志愿者便为她安排了绿色通道。从登记、询问、接种到留观,整个过程只用了一个小时左右,非常快速和便捷。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