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健康频道 > 资讯 > 正文

历经8次手术,治病过程长达8年!他们这样对抗“绿色癌症”

2021年12月16日 18:44 来源:广西新闻网 作者:吴晓雨 廖怡津 编辑:卢惠敏

广西新闻网南宁12月16日讯(记者 吴晓雨 通讯员 廖怡津)从肚子摸到“硬块”到“反复腹胀、腹痛3月”入院,后因“肠梗阻”术后并发“脓毒性休克”“呼吸衰竭”转入重症监护室(ICU),转入ICU后又并发“肠瘘”,再次进行“肠瘘”手术治疗,历经8次手术,就医过程长达8年,患病的韦先生从90多斤瘦到50多斤,家人曾一度因病情凶险与高昂费用无奈放弃治疗!这群医护人员将他从“鬼门关”拉出……

近日,患上有“绿色癌症”之称的克罗恩病患者韦先生,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葛院区胃肠肛门外科二病区得到了系统性救治。患者刚入院时重度营养不良、精神恍惚、骨瘦如柴,目前已经活动自如,甚至还可以做俯卧撑。

主治医师李裕波看望患者。广西新闻网记者 吴晓雨 摄

韦先生的母亲向医护人员送去锦旗。广西新闻网记者 吴晓雨 摄

据胃肠肛门外科二病区主治医师李裕波介绍,患者在2013年因肠道炎症梗阻反复而做手术,切开肠子发现有一段是堵塞的,当时疑似克罗恩病,可能会复发,但患者因个人原因没有定期复查,术后都没有得到确诊,病情便一直进展。直到今年三月份接诊的时候发现他存在复杂性的肛周脓肿和肛瘘,同时伴有腹痛,大便次数增多,且合并重度营养不良,根据李裕波医生的临床经验,韦先生所患之病高度疑似是“克罗恩病”,李医生果断将韦先生收住院进行全面检查。经过完整专业的炎症性肠病专科检查,最终确诊为“克罗恩病”。

主治医师李裕波查看肠镜结果。广西新闻网记者 吴晓雨 摄

经治疗小组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后,决定先对韦先生进行抗感染和营养支持治疗,为后续手术做术前准备。经过半个月左右,患者体重增加,炎症指标下降,顺利进行了肛周脓肿和肛瘘的切开挂线引流术,既达到手术目的,又最大程度的保护了肛门功能,术后患者肛门疼痛消失,流液也有所减少。让人猝不及防的是,在本次住院的第一次手术后,患者出现“肠瘘”,且第二次手术处理“肠瘘”的风险极高,可谓“生死一搏”,多次与其家属沟通后,决定不进行抢救性治疗。但不久后事情又有所转机,感染指标未进一步恶化,李裕波医生再次与家属沟通,家属最终同意再次手术。据李裕波医生介绍,患者经过长达2月余的治疗,已经可以出院,但后期还需要定期返院进行药物维持治疗。

患者CT扫描结果。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供图

记者走到病房,看到此时的韦先生精神良好,他的母亲在一旁照顾。韦先生向记者介绍,他现在基本上都能正常进食,过去他在工厂、商店都工作过,饮食也比较正常,亲戚都很强壮,他因肚子有硬块来医院治疗,切除后又复发,过程中他感到非常虚弱。

韦先生曾在网络上搜索相关信息,发现克罗恩病治疗难度大,他感到很担心,在医护人员的治疗帮助下,他重拾信心。如今,韦先生即将出院,他和他的家人对主治医师李裕波及全体医护人员表示感谢并赠予锦旗。

患者CT扫描结果。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供图

患者CT扫描结果。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供图

克罗恩病如何预防?李裕波表示,克罗恩病目前病因不是很明确,主要与人体易感性,环境因素,肠道微生态以及人体免疫功能异常等因素相关。克罗恩病目前还没有精准的检测手段,还是需要综合病情和专科检查进行排除性诊断,如果能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随着目前不断研制出的新药,特别是以生物制剂为代表的一类药物,可以极大地减缓克罗恩病的疾病进展,甚至可能会改变疾病的自然过程。李裕波还表示,根据他的临床经验,在克罗恩病缓解期的治疗中,中医药的介入可以极大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知识科普:

克罗恩病(CD)是一种炎症性肠病(IBD),多见于末端回肠和右半结肠。它会引起消化道炎症,从而导致腹痛、严重腹泻、疲劳、体重减轻和营养不良。克罗恩病在我国属于少见疾病,常发生于青年期,发病高峰年龄为18~35岁,男性略多于女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