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展示。广西新闻网记者 李冠宏 摄
药材展示。广西新闻网记者 李冠宏 摄
广西新闻网南宁3月23日讯(记者 李冠宏 通讯员 韦璐莹 廖怡津)3月23日,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健康管理中心正式启用,医院中医健康管理中心一层大厅举行了简短的开业启用仪式,医院领导班子以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历史时刻。
据了解,该中心建筑面积2981.36平方米,总共9层,包括脾胃治未病中医健康管理中心(1-4层)、男科门诊(5层)、针灸科门诊(6层)、中医(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临床技能实训中心(7-8层)及基因扩增实验室(9层),实现了医教研产康的功能融合,该中心将打造高端、专业、前沿的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健康生活的核心需求。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发挥治未病优势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谢胜在致辞中说道,中医健康管理中心的启用是医院八十年发展历程中一次意义重大的“启幕”;是医院践行“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初心使命征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事;是健全医院健康管理体系,创新构建广西中医药健康事业新发展格局,助力“健康广西”战略实施的关键之举;是脾胃治未病模式探索全方位全生命周期中医健康管理的又一生动实践。标志着医院跨上了脾胃治未病健康管理工作的新征程,开辟了服务百姓、回馈社会的新天地。中医健康管理中心的启用必将有利于更进一步为医院中医药传承创新工作激发活力,焕发生机;必将有利于更进一步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提高医院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后防复的能力与水平;必将有利于更进一步培养中医技术人才、健康管理人才、治未病养生人才,必将有利于更进一步造福千万家百姓健康。我们期待中医健康管理中心尽快开展各项业务,尽快做大做强,为“健康广西”“健康中国”、推进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更多贡献。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桂雄斌宣布中医健康管理中心大楼正式启用,与会院领导合力为中医健康管理中心启幕,标志着这张由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向广大人民群众再递的健康新名片正式亮相邕城,成为引领新时代健康养生理念的风向标。据悉,在医院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中医健康管理中心作为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新名片,肩负着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创新拓展中医药健康养生理念,探索精准便捷的全方位全周期中医健康管理服务新模式的重大使命,为构建脾胃治未病健康管理新发展格局,实现医院“打造具有区域特色优势、辐射中国-东盟的国家级高水平中医医院”的宏伟奋斗目标再立新功,努力为“健康广西”“健康中国”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坚持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再出发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健康管理中心,在医院现有的中医治未病中心团队基础上,集结针灸科团队、男科团队,坚持突出“四象脾土和五脏”脾胃治未病模式优势,持续秉承“自然、文化、仁和、安泰”的理念,进一步改善就医环境,提升就医体验,扩大服务半径,延伸服务内涵,致力于为人民群众提供全面、科学、舒适的健康服务。该中心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环境优美,文化突出,设有儿童健康管理,产后康复健康管理、男性健康管理、疼痛调理、体态调理等中医健康管理项目,备配有儿童药浴室、成人药浴室、针刀治疗技术、药膳房及中医治未病技术文化产品。以妇幼、男性、中小学、老年、特殊职业、亚健康等不同人群及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指导与健康管理为重点,将中医体质辨识与现代科技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相融合,根据个体体质状态的不同,制定具体体质管理方案,通过守神(心身调养和五音治疗)、调气(起居指导、睡眠保健、顺时养生法)、固精(四时运气膏方)、食养(膳食、药茶饮)、动形(运动养生)、疏络(穴位或经络自我保健法)等全面进行动态规范指导和干预;通过“脾胃治未病”和“App互联网 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平台系统科学化,个性化制定健康服务,真正让每个人参与到健康管理中。逐步形成系列针对特殊人群及慢性病患者的优势中医健康管理方案,力争成为中医健康管理的先锋者,为我国中医健康管理事业打造“广西样板”。
中医健康管理中心团队介绍:从探路先行到示范引领的中医脾胃治未病团队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治未病中心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治未病试点单位之一。在继承《黄帝内经》及东垣《脾胃论》学术思想基础上,学科带头人谢胜教授带领团队构建了“四象承、启之土四时生四脏”时枢模型,丰满了“脾胃为枢的天-地-人”时位辩证观和脾胃“时枢调衡”观,构建了“四象脾土和五脏”脾胃治未病模式,和中医治未病“4P”(即预测prediction、预防prevention、个体化干预personalization、患者参与participation)健康管理模式。遵循“天人合一”的养生法则,以“五行十态”体质状态评估及“五行藏象系列疗法”为技术核心,以养生文化的传播与渗透及丰富的治未病产品为轴线,开展各类健康状态人群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运用现代技术,在脾胃-体质-疾病轴的探索中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挖掘整理中医非药物疗法四十余种,形成并完善五行藏象中医外治疗法。传承创新中医治未病理论和文化,在国内外广泛推广应用治未病模式,立足广西-东盟的国际环境,牵头搭建中国(广西)-东盟中医健康管理服务平台,模式推广培训班亦向国内百余家基层医疗机构单位辐射,参与国内国际的学术交流40余次,在行业内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新冠疫情期间,将“四象脾土和五脏”治未病模式应用于疫情预测预防及疫情防控健康宣传工作,有效助力国内外疫情防控。将“四象脾土和五脏”治未病模式应用于新冠肺炎的群体化防治及个体化预测预防、治疗、康复、健康管理全过程,为706例新冠患者拟定中医方案,疗效显著。助力医院荣获中国医院科学抗疫先进保障奖、第二届广西创新争先奖。学科拥有医护技术人员39人,其中主任医师及副主任医师4名,医学博士2名,医学硕士20名,遵循“防微杜渐,播撒阳光”的宗旨,在“自然、文化、仁和、安泰”的健康理念下,提供传统文化浓郁、技术特色鲜明、中医内涵深厚、诊疗成效显著的高品质养生保健服务。主持制定国家级、省级诊疗(干预)方案11个;获专利4项;开发系列治未病服务产品40余项;主持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7项;完成2021年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终审(结果待公布),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发表代表性论文139篇,其中SCI收录15篇;著《四象脾土六气调神论》《五行藏象中医外治疗法》《“叁圈循环”防治模型构建与六经治未病》《功能性胃肠病防治气机顺逆论》《青少年中医治未病》等代表性专著5部。荣获医信天下中国中医院综合实力“热点团队”;荣获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科室。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