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首页栏目 > 经济 · 生活 > 健康 > 正文

健康小喇叭|大学生坠入化粪池身亡!这些“隐形杀手”要警惕

2025年05月27日 11:41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综合央广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国家应急广播、中国青年报、中国科普博览、北京应急等 编辑:陶昌顺

新闻眼5月19日,重庆对外经贸学院B校区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国际商务专业大一学生在体育课后归还器材的途中,坠入化粪池,经消防、医疗等力量施救仍不幸身亡。目前,该校已成立工作专班,配合有关部门处置,全力做好善后事宜,并加强风险排查,确保校园安全。如何辨别化粪池的位置?化粪池的危险性都有哪些?如果误坠化粪池要如何施救?本期《健康小喇叭》带你认识这些“隐形杀手”,远离危险!

化粪池、坠井等相关案例

2025年2月22日17时许,四川自贡大安区新民镇柏树村七组村民在清掏自用化粪池过程中,由于操作和施救不当造成2人死亡,2人受伤。

2024年10月21日,四川广元一5岁男童不慎掉入小区绿化带内的化粪池,其71岁祖父张某某进入化粪池自主施救并呼喊求救,后因体力不支坠落身亡。

2024年9月21日晚,陕西西安一小区,一名8岁女童和几位小朋友在小区院子内玩捉迷藏,不慎跌入绿化带中的消防水井,不幸身亡。

2024年3月20日20时许,三名小孩在四川平昌兆润江山城小区草坪玩耍时不慎掉入化粪池,不幸身亡。

2023年7月10日,云南昭通一村民在自行清理畜禽粪污过程中,被困畜禽粪污溢流池,其父亲等5人先后下到池中施救一同被困,造成6人死亡。

化粪池,可能就在脚下!

粪便离开人体后去了哪?我们以居民楼为例:

按下冲水按钮,便池内的水位升高会引发排污管道的虹吸效应,把水和粪便吸走,进入建筑内的给排水系统。

图源:北京应急

在污水管网完善的地区,它们会和其他废水一样进入污水处理系统,但在大多数地区,粪便还需要在化粪池待几个月。

图源:北京应急

在粪便发酵3-12个月后,相关部门就会用抽粪车抽走化粪池中储存的粪便。

图源:北京应急

当你在小区里看到写着“污”字的井盖时,就说明小区的化粪池正在你脚下。

而这些化粪池,不仅仅是“臭”那么简单……

危险的化粪池

化粪池属于有限空间,氧含量不足,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人员贸然进入容易中毒、窒息甚至死亡。

图源:国家应急广播

气体中毒

化粪池内沉积的污物易产生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人员贸然进入极易中毒,甚至死亡。

图源:国家应急广播

缺氧窒息

化粪池内空气不流通,且被比重大的气体(如二氧化碳)挤占,氧气含量低,人员贸然进入极易因缺氧窒息。

遇火爆燃

化粪池内存在沼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燃并产生气浪。除了气浪本身的冲击力外,被击碎的井盖及周边物品飞出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

除了化粪池,还有这些需远离!

除了化粪池,还有很多有限空间就在我们身边,污水井、地窖、下水道、燃气井、腌渍池……为防止误入有限空间而发生伤亡事故,一旦看到以下标识请务必远离,严禁擅入。

图源:国家应急广播

此外,恰逢汛期,雨天出行最好用长伞或长棍探路,一旦发现漩涡,务必远离绕行,避免意外坠井。

有限空间遇险如何科学施救

1、自救

自救是当作业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如果作业人员还具有自主意识,应采取积极主动的自救措施,自救过程可使用隔绝式紧急逃生呼吸器、安全绳等逃生设备,在救援人员的协助下逃生。

2、非进入式救援方式

非进入式救援方式,当作业人员自救失败或失去意识且带有可与有限空间外相连接的全身式安全带,救援人员可利用相关设备与器材将作业人员救出。

3、进入式救援方式

进入式救援方式是当自救及非进入式救援方式均不可行时,救援人员应带好安全防护装备,进入有限空间内实施救援。

视频来源:北京应急

每一次悲剧都在提醒我们:“脚下安全”不是口号,而是生命的底线。小编提醒,一定要认识有限空间,掌握“避坑”方法,日常出行,请关注“脚下安全”,谨防意外!

点击下方图片进入专题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