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首页栏目 > 经济 · 生活 > 健康 > 正文 |
健康小喇叭|这些“肠”识守护“肠”健康 |
2025年05月29日 18:03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综合人民日报、科普中国、健康中国、中国医药报、河南疾控等 编辑:陶昌顺 |
新闻眼5月29日是世界消化健康日,也经常被称为世界肠道健康日,旨在提醒大家注意消化系统的健康。作为人体最大的消化和免疫器官,肠道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早饭直接跳过,午饭匆匆结束,下班后胃口大开,不论多晚都要吃东西……日常生活中不良的饮食和作息习惯,使肠道常常面临“超负荷运转”,由此带来的健康问题成为不少人的困扰,肠道安全到底多重要?如何守护肠道健康?本期《健康小喇叭》带你守护“肠”健康。 图片由AI生成 肠道要完成哪些工作 肠道分为小肠和大肠。 小肠的主要功能是分泌富含消化酶的小肠液,帮助身体吸收营养物质,同时通过有节律的收缩,完成机体的消化功能。 小肠也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为人体提供强有力的免疫屏障,使身体免受外来物质的侵袭。小肠内种类繁多的细菌起到了重要作用。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从小肠运输过来的食物残渣里的水分、电解质,同时形成、储存及排出粪便,大肠发生病变的概率远高于小肠。 图源:人民日报 注意!肠道运输时间很重要 胃肠道是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的核心场所,也被称为人体健康的“晴雨表”。肠道运输时间主要包括胃排空、小肠运输和结肠运输。它的运输时间与血糖调节、饱腹感控制、肠道激素分泌以及肠道微生物群的形成和功能都有密切联系。 1、胃排空:影响血糖与饱腹感 胃排空速度决定葡萄糖进入小肠的快慢,进而影响血糖波动和胰岛素反应。排空过快,餐后血糖飙升,增加胰岛素抵抗、2 型糖尿病的风险;排空较慢,则能平稳血糖,延长饱腹感,减少进食量。可溶性膳食纤维(如 β-葡聚糖、果胶)有助于减缓胃排空,改善代谢健康。 2、小肠运输:决定营养吸收与激素分泌 小肠运输速度影响葡萄糖吸收和GLP-1、PYY 等肠道激素的释放。运输过快,减少葡萄糖吸收,同时促进激素分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增强饱腹感;运输过慢,则可能导致血糖升高餐后血糖水平更高,长期可能影响代谢健康。藻酸盐、果胶等可溶性纤维可调节小肠运输,改善血糖控制。 3、结肠运输:影响菌群与代谢健康 较快的结肠运输有助于排除有害代谢物,促进有益菌(如粪杆菌)生长,提升短链脂肪酸(SCFA)水平,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并减少炎症。较慢的结肠运输可能导致菌群失衡,增加炎症和胰岛素抵抗的风险。不溶性膳食纤维(如全谷物、麸皮)能加快结肠运输,优化菌群,改善代谢健康。 4、你的肠道运输时间正常吗? 食物在体内的运输时间通常为12—73 小时,平均约 23—24 小时,但个体差异较大,受饮食、生活方式、压力等影响。想了解自己的肠道节奏?试试甜玉米测试或蓝色便便测试,轻松掌握消化健康状况! 甜玉米和蓝色便便测试是在家就能进行的简单测试,计算肠道运输时间,让你快速了解消化系统的运作情况。 1、甜玉米测试——直观又简单 甜玉米的外壳含有不易消化的纤维素,能完整通过消化道并出现在便便中,因此可以用来测量肠道运输时间。 测试方法:首先确保测试前48 小时内没有吃过甜玉米,然后选择一餐吃一小碗煮熟的甜玉米(约 75g),并记录吃下的时间。随后观察便便中何时首次出现玉米颗粒,记录时间差,这就是你的肠道运输时间。 2、“蓝色便便”测试——直观又有趣 这种方法利用食用蓝色色素来追踪食物在胃肠道的运输时间,更加直观。 测试方法:测试前需保持空腹,在10 分钟内摄入蓝色蛋糕、蓝莓味果冻或蓝色运动饮料,并记录吃下的时间。当便便首次变成蓝色,就能知道你的肠道运输时间。 3、如何解读测试结果?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可以根据时间长短来大致评估肠道的健康状况: 少于12 小时:可能存在肠道运输过快的问题,可能与腹泻、菌群失衡等因素有关。 超过73 小时或者一周排便小于3次:肠道运输可能较慢,建议增加膳食纤维、饮水量和运动,以促进肠道蠕动。 12—73 小时:消化功能正常。 这四个坏习惯与五个症状需注意 肠道健康如此重要,生活中哪些坏习惯会伤害肠道?哪些症状又说明肠道健康存在问题? 速看下图!↓↓↓ 图源:人民日报 掌握“四要”原则,保护肠道健康 要规律 1.作息要规律 中医学重视起居作息的规律性,要求人们顺应四时和昼夜的变化安排适宜的作息时间,以达到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2.进食要规律 想要肠道健康工作,需要安排好一日三餐的时间、每顿饭进餐的时长以及每顿的饭量。同时,用餐时要充分咀嚼食物,以减轻胃肠消化食物的工作量。 3.排便要规律 规律作息和进食有助于人体形成胃结肠反射,减少便秘的发生。同时,建议养成每天固定时间段排便的习惯,帮助肠道定时减负。 要丰富 1.饮食要丰富 人体肠道的健康与饮食营养息息相关。为均衡饮食营养,促进肠道健康,应尽可能减少摄入高盐高油高糖等精加工食品;适当多摄入加工程度低的食物,如谷物、豆制品、肉蛋奶、新鲜蔬果及鱼虾等。此外,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新鲜蔬果,如火龙果、白菜、芹菜、薯类等,也对肠道健康十分有益。 2.生活要丰富 日常生活要张弛有度、动静结合。适当的全身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太极拳、健身操等,可以帮助周身气血运行,也可以帮助脏腑功能更加协调,避免肠道蠕动功能变慢而导致的腹型肥胖、消化不良、肠胀气、便秘、痔疮等不适。 除了全身运动外,摩腹等按摩方法也对维持身体机能、促进肠道健康十分有益。建议在用餐结束1小时之后进行,时长掌握在15分钟以内。按摩的动作不能过急,也不宜过缓,注意轻重适宜、和缓协调,帮助肠道蠕动。 要愉快 中医讲“情志致病”,当代中医治疗胃痛、胁痛、腹痛等胃肠道相关的疾病,以疏肝和胃治法最多,因为情志与脏腑的生理活动息息相关,而以肝胃关系最为密切。此外,现代医学研究也已证明,情绪不佳是导致胃肠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常见的如过度紧张引起的消化道溃疡,跟情绪有关的消化不良,反流性食管炎、胆囊炎、溃疡性结肠炎等。 掌握纾解压力的科学方法,保持良好情绪,可有效避免胃肠疾病,维持肠道健康。 要观察 1.观察舌苔 正常的舌象应该是淡红舌、薄白苔,具体来说就是舌质荣润,舌色为淡红,舌体大小适中,舌头柔软灵活自如,舌苔薄白均匀,干湿适中、不黏不腻,揩之不去,其下有根。这是胃气旺盛,气血精液充盈,脏腑功能正常的象征。如果出现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苔过厚过腻、舌苔剥脱或颜色异常等情况,应引起重视,及时调整作息和饮食,如症状无改善应及时就诊。 2.观察大便 健康人群排泄大便一般每日1次或者隔日1次,质软成型,干湿适中,排便通畅,大便内外应该没有脓血或黏液,也没有未经消化的食物。如出现大便频次、颜色、质地异常以及排便时感觉异常等,均需要引起关注,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就诊。 图源:人民日报 “肠”言道:火锅雪糕炫不止,泪水打湿卫生纸。最后,小编提醒:“肠”健康,才能常健康! 点击下方图片进入专题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