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首页栏目 > 经济 · 生活 > 健康 > 正文

广西医生创生命奇迹|8分钟分娩 羊水栓塞5小时极速抢救

2025年05月29日 19:06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记者 关海芳 通讯员 陆茵 编辑:陶昌顺

5月26日,产妇菁菁(化名)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已经能下床活动。而10多天前,她在产房刚刚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之劫。

命悬一线:待产孕妇突遇"产科死神"

“医生,我妻子还能醒过来吗?”

5月9日下午,在自治区妇产医院(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产房外,李先生颤抖的询问让空气凝固。此刻,他的妻子菁菁正经历着产科最凶险的生死劫——羊水栓塞。

“我们一定全力以赴!”该院产科主任医师潘平山的回答掷地有声。5小时后,当产妇的生命体征在ECMO(人工心肺)技术的支持下逐渐平稳,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终于长舒一口气:“我们又打赢了一场几乎不可能的战斗!”

5月9日16时28分,32岁准妈妈菁菁在产房待产过程中,突然出现胸闷,随后迅速意识丧失,胎心监护仪的屏幕上,胎心率的数字急剧下降至60次/分(正常110-160次/分)……妈妈和腹中孩子的生命,就在这一瞬间,被推到了生死边缘。

“羊水栓塞!立即抢救!”

抢救现场。韦雅晴  摄


医院产科团队迅速反应,考虑羊水栓塞,同时评估有阴道助产机会,果断使用产钳助产,16时36分,在精准放置产钳后,一名男婴顺利娩出并转新生儿科进一步救治——从确诊到分娩,仅用8分钟。

决战时刻:多学科打响生命保卫战

胎儿娩出后,菁菁情况急转直下,心跳呼吸骤停,全身紫绀,生命危在旦夕。麻醉团队及产科团队反应迅速,持续进行高质量的心肺复苏,然而,菁菁仍未恢复自主循环。生死攸关之际,该院ECMO团队副组长韦蓉主任医师果断下令:“立即启动ECMO!”

17时37分,直径近1厘米的导管精准插入股动静脉,暗红色的血液经膜肺氧合转为鲜红回输体内——此时距发病仅69分钟,较国际指南推荐的90分钟“黄金时间窗”缩短23%,为后续手术赢得了关键窗口期。

“ECMO是抢救的最后一道防线,但产妇凝血功能完全崩溃,血管像浸水的豆腐,稍有不慎就会引发致命性出血。”手术麻醉科副主任兰江丽副主任医师说:“产妇能成功救治的前提是高质量的心肺复苏以及ECMO的迅速启动,穿刺成功依靠的是团队多年积累的实战经验和默契配合,每一秒都是在与死神赛跑。”

与此同时,另一场更严峻的挑战接踵而来:菁菁的血小板仅26×10/L(正常100-300×10/L),纤维蛋白原<0.5g/L(正常2-4g/L),这意味着她的凝血功能几近崩溃。

19时55分,面对持续子宫出血和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MDT团队做出关键决策:“立即切除子宫!”产科手术团队顶着凝血功能全面崩溃的压力,在多学科的全力保障下,顺利完成手术。当监护仪显示血压回升至正常数值时,此时,医护人员已连续奋战5小时。

术后菁菁通过绿色通道转入自治区人民医院进一步治疗,目前正在逐步康复中。

技术护航:三大保障创造生命奇迹

“羊水栓塞的抢救是以秒计算的战役。”孕产保健部兼厢竹产房主任孔琳强调。该院产科近年推行的“产科早期预警评分系(MEOWS)”、细化羊水栓塞救治流程、定期进行全员危重孕产妇救治的实景演练这些措施在此次抢救中发挥关键作用,从发现危险到完成分娩仅用8分钟,为抢救赢得先机。

同时,在抢救的过程中,该院多学科的平行抢救模式让产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学科像精密齿轮般协同运转:2分钟集结专家团队,61分钟完成ECMO建立,比常规抢救节省近40%时间。

产科早期预警评分系、多学科无缝配合、及时的ECMO救治,最终让患者在生死边缘转危为安。

羊水栓塞(AFE)是产科最凶险的并发症之一,每10万例分娩中发生2—8例,堪称"产科死神"——孕妇可能在待产时突然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大出血、休克,甚至多个器官同时衰竭。

这种急症是因为羊水中的胎儿成分意外进入妈妈血液,触发全身过敏反应。最可怕的是:它像闪电突袭一样无法预测,从发病到死亡可能只有几分钟,即使立即抢救,救治成功率也只有20%左右,全球平均死亡率高达80%。即便在医疗发达的国家,它仍是孕产妇死亡的"头号杀手"之一,医生们往往只能与时间赛跑,和死神抢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