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健康频道 > 资讯 > 正文

德馨于行,技精于勤|第16批援科医疗队书写援外医疗闪耀篇章

2025年08月18日 22:11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作者:第16批援科摩罗中国医疗队 编辑:关海芳 陶昌顺

第16批援科中国医疗队在马鲁夫医院合影。中国医疗队供图

2025年8月19日是第八个中国医师节,这是第16批援科摩罗中国医疗队在科摩罗度过的第二个医师节。抵科一年有余,医疗队始终以党建为魂,展现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忠诚本色与广西医者的专业水平。队员们践行医者的责任担当、秉持高尚医德、锤炼精湛医术,努力为科当地群众提供高质量医疗援助,做中科友谊的深情传承者,一笔一划书写属于第16批援科医疗队的闪耀篇章。

恪守职责与担当——医疗队队长包一涵

作为第16批援科摩罗中国医疗队队长及临时党支部书记,他在医疗队起着核心引领作用,带领医疗队开拓进取、勇攀高峰。他积极带教当地医生,开辟了跨岛跨院新的传帮带教学路径,创新开展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矫正技术,并将此技术进行跨岛传授,同时开展肢体皮肤缺损皮瓣移植修复、肌腱转位功能重建术等,填补当地技术空白。他的日常始终紧张而忙碌,高强度的门诊工作、各种骨科手术的开展,但不管是应对门诊疑难病例、复杂手术,还是繁复的队伍管理工作,他始终恪尽职守、敢于担当,沉着应对各中存在的困难。

包一涵队长(左三)与当地医护在马鲁夫医院中国诊疗区合影。中国医疗队供图

牢记初心,坚守来时路——昂岛医疗点点长郑晓峰

工作上,他与受援医院保持紧密沟通,全力保障医疗点日常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积极推动中科对口合作项目,为医疗领域的交流与发展贡献力量。在中科友谊医院,他承担着全科医师的诊疗工作,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推广中医疗法,撒播中医文化的种子。生活上,医疗队驻地所在的多莫尼市,生活物资匮乏,停水停电是常态,他事无巨细、披荆斩棘。家事牵绕,远在异国他乡的他未曾退缩,毅然坚守。

郑晓峰(左一)在给门诊病人做治疗。中国医疗队供图


理念先行,提升服务能力——医疗队外科专业队员雷敏乾

普外科接诊病患病种繁杂,他根据来诊病患情况及中科友谊医院的实际条件,总结病种特点,运用中医特色疗法,改良治疗手段,缩短外科伤口愈合时间。逐渐开展无张力疝修补术,运用疝补片进行疝无张力修补,大大缩短病人术后的康复时间,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他在日常诊疗工作中言传身教,将先进理念植入当地医务人员的观念中,手术时讲解术中的技术难点,竭尽所能把理念与技术倾囊相授。

雷敏乾(左一)为当地病患手术。中国医疗队供图

践行国医,惠及千万家——医疗队全科专业队员贺诗寓

她致力于加强中医特色诊疗服务,在日常诊疗中积极开展中壮医特色技术治疗,切实为科当地患者解除病痛。与病患的耐心沟通、诊疗过程中详细讲解与助手们群拥围观学习争相讨论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是她诊室忙碌日常的真实写照。累积的接诊量、开展针灸治疗数据叠加病患的一次次称赞,是她跨国践行国医的勋章。她还深入当地学校积极推广中医诊疗知识,提升中医传统医学在科的影响力。

诗寓(左二)门诊接诊病人并带教当地工作人员。中国医疗队供图

仁心无界,托起新生翼——医疗队产科专业队员刘勤

在马鲁夫医院,她接诊的众多孕妇整个孕期未曾接受正规产检,面对此境况,她调整工作方式,针对性地为每位产妇制定救治方案。她带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理念,跨越文化,主动走进社区,科普产检知识,向当地妇女传递慰藉与信任。她主动开设培训课,向当地医护人员传授妇产科急救技术,在病床边讲解治疗方法,她竭尽所能地让“中国智慧”得到共享、传递人间大爱。

刘勤(左三)在产科病房当地工作人员合影。中国医疗队供图

在“有限”中探寻“无限”——医疗队产科专业队员吴丹

在中科友谊医院,她以“减轻孕产妇痛苦,让她们看得起病”为奋斗目标,通过利用避孕套自制水囊装置、简易注射器制作牵引器、制作一站式数字胎监带、推行孕期子宫颈环扎术、自由体位分娩和水针穴位封闭减痛分娩技术等就地取材、自制和改造简易设备的方式,为当地孕产妇的诊疗带来了曙光。病患及家属千言万语的感激、一封封的手写感谢信,是对她医者仁心、勇于创新的切实反馈。

吴丹(左四)在产科病房查房时与当地医护合影。中国医疗队供图

赤诚之心守护女性健康——医疗队妇科专业队员黎欧阳

当地简陋的手术间、原始的妇科术式曾让他动容,中科友谊医院的妇科门诊工作面临着语言、设备、患者依从性等多方面的挑战,但患者一声声发自内心的感激、一份份手绘的彩超报告,不停地激发他的赤诚之心。总结当地妇科疾病特点、改良妇科术式,因地制宜、多举措有效地为育龄妇女解决不孕不育问题。不断提升的沟通能力和有限条件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他的守护方式。

黎欧阳(右一)为当地患者手术。中国医疗队供图

锤炼医术,护佑一方——医疗队中医专业队员秦任新

他在马鲁夫医院的诊室,负责全科诊疗、针灸治疗、心电图检查及药物分发等工作。全科门诊来诊病患病种多样,病情复杂患者,需进行针灸、拔罐、药物口服等综合治疗,这其中涉及多学科知识,他步履不停地学习,精进个人疾病诊疗技术水平。求诊患者多来自路途遥远的乡下,几经辗转至中国医疗队诊室就诊,他逐一耐心问诊、检查,常常加班加点也要将每位来诊病患诊疗完毕。

秦任新(右二)在门诊接诊患者。中国医疗队供图

默默做好手术室的“掌控者”——医疗队麻醉专业队员吴真俊

作为一名麻醉医生,她常常在外科医生的背后默默掌控一切。在马鲁夫医院,医疗队开展骨科、产科手术时,她就如定心丸一般的存在。她还积极提升当地麻醉技术,结合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等麻醉方式及围术期管理的要点,教授当地的麻醉助手及麻醉医师。身兼医疗队会计的她,财务制度制定、报销流程优化、队伍各项预算使用情况实时跟进、繁复的发票审核和报销办理则几乎填满了她的日常。

吴真俊(左一)在手术室为病人麻醉。中国医疗队供图

实时跟进,疾病防控不松懈——医疗队院感专业队员李志玲

她将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经验运用于援外工作,跟进非洲及当地传染病流行态势,做好医疗队内的防疫,同时结合中科友谊医院院感防控实际提出合理可施的建议。她通过搜集发布传染病相关信息、现场指导、培训讲座等方式守住医疗队传染病防控底线,提升当地医护疫情应对及院感防控能力。作为医疗队宣传委员,她切合实际,认真负责地记录、讲述属于第16批援科医疗队的援外医疗故事。

李志玲(右一)在医院换药室指导。中国医疗队供图

高压磨砺,做好沟通的桥梁——医疗队翻译温莉

作为医疗队的专职翻译,她是医疗队与当地医护、患者、政府部门沟通的桥梁,是各项工作开展、生活境遇改善的重要帮手。她需要在医院、卫生部、社区义诊等不同场景下不断调整表达方式,力求医疗合作顺利无误地开展。她还需要快速掌握不同科室的专业术语、熟悉术中的各种操作指令,甚至是抢救场景下,她也要顶住高压冷静应对。95后的她,年轻且有活力,是队友眼里日渐沉稳的好搭档。

温莉(右二)在产科协助工作并与医护合影。中国医疗队供图

第16批援科医疗队始终牢记祖国嘱托,服务国家外交大局,严格遵循国家和自治区卫生健康委的指示要求,秉持中国医疗队精神,勇于担当,不断精进医疗技术,全心全意为当地民众健康谋福祉。截至2025年7月31日,全队完成医疗服务超3万人次,培训当地医务人员300余人次。分别在昂儒昂岛和莫埃利岛开展大型义诊共计约服务800人次,获得科民众的高度赞誉。医疗队也将在使馆和国内主管部门领导下再创佳绩,续写中国援外医疗壮丽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