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健康频道 > 资讯 > 正文

健康小喇叭|一紧张就窜稀?你的肠道可能陷入了“内耗”陷阱

2025年08月19日 07:52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综合四川省人民医院、湖南省康复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人卫健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央视网、CCTV生活圈等 编辑:陶昌顺 实习生 黄黛曦 王思凡

新闻眼不知道你有没有这些经历,当意识到马上就要进考场了,明天要跟ta第一次约会,马上要在领导同事面前做演讲,肚子里随即兴起一阵便意,忍不住要往厕所跑?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得很频繁,尤其是一紧张就窜稀,一吃了饭就想跑厕所,或者平时肚子随时胀气屁也很多,那多半跟“肠易激综合征”有关系,说明你的肠道一直在内耗!本期《健康小喇叭》,带你深入了解一种常见却常被忽视的功能性胃肠病。

一紧张就拉肚子?视频来源:央视一套

肠易激综合征是什么?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特点是在没有特定和独特的器质性病变的情况下,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排便后可改善,常伴有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改变,便秘和腹泻可交替出现,但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和生化异常。作为“情绪的晴雨表”,肠胃问题与情绪息息相关。肠易激综合征除了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的消化道症状外,还可能出现肠外症状,如头痛、腰背痛、心悸、尿频、尿痛、性功能障碍、焦虑、抑郁等。

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症状

1.腹痛。以下腹和左下腹多见,于排便或排气后缓解,睡眠中痛醒者极少。

2.腹泻。一般每日3~5次,少数严重发作期可达十数次。大便多呈稀糊状,也可为成形软便或稀水样,多带有黏液;部分患者粪质少而黏液量很多,但无脓血。排便不干扰睡眠。部分患者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

3.便秘。排便困难,粪便干结、量少、呈羊粪状或细杆状,表面可附黏液。

4.其他消化道症状。多伴腹胀感,可有排便不净感、排便窘迫感。部分患者同时有消化不良症状。

5.全身症状。相当部分患者可有失眠、焦虑、抑郁、头晕、头痛等精神症状。

图为AI生成

为什么会得肠易激综合征?

这种“敏感”源于大脑与肠道之间复杂的“热线联系”——肠脑轴。当我们面临压力时,大脑会释放应激激素,这些化学信使不仅能让我们心跳加速,还会直接刺激肠道加速蠕动。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而言,这种反应被明显放大:他们的肠道不仅运动异常,还变得过分敏感,连正常蠕动都可能被感知为疼痛。研究发现,约60%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形成“压力加重肠道症状,肠道不适又加深焦虑”的恶性循环。

图源:央视网

除了心理因素,日常饮食常常成为症状的直接诱因。某些食物成分如FODMAPs(可发酵的低聚糖、二糖、单糖和多元醇)在小肠难以吸收,进入结肠后被细菌发酵产气,引发腹胀、腹痛和排便改变。常见的“肇事者”包括:洋葱、大蒜、豆类、乳制品(对乳糖不耐受者)、苹果、梨等……辛辣食物、油炸食品、咖啡因和酒精则通过刺激肠道黏膜或改变蠕动节律诱发症状。此外,约25%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症状发生于某次急性胃肠炎之后,这可能与感染导致的肠道神经敏感性改变有关。而女性在经期前后激素波动也可能是导致其肠易激综合征症状加重原因之一。

肠应激综合征要如何治疗?

调整饮食

详细了解自己的饮食习惯及其与症状的关系,如果是腹泻主导型肠易激综合征,要注意避免食用敏感食物(如牛奶、冰凉食物、辛辣食物等,这些食物往往因人而异),或减少食用产气食物(如奶制品、大豆、扁豆等);如果是便秘主导型肠易激综合征,可以多食用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可刺激结肠运动。

学会放松压力、掌控情绪

肠道是人类的“第二大脑”,受情绪、压力影响很大。心理因素对胃肠道功能有显著影响,焦虑、抑郁等情绪都可能会引发肠易激综合征。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有一部分考生在考试前总是腹痛、腹泻,上完厕所就不痛了。这是因为考前心理压力大,诱发了肠易激综合征,一旦焦虑、抑郁情绪缓解,症状自然而然就消失了。因此,受肠易激综合征困扰的人应调整心态,学会放松压力、掌控情绪。

药物治疗

在明确诊断肠易激综合征的前提下,如果患者觉得这种疾病对自己的生活造成了巨大困扰,且通过上述两种方法还是无法缓解,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来缓解症状,如促进胃肠蠕动、解痉、止泻、导泻的药物。

对肠易激综合征还有这些认识误区

误区1.肠易激综合征是 “小毛病”,不用治

很多人以为肠易激综合征不是啥子大病,不消管,还有部分人觉得,肠易激综合征仅仅是心理作用,只要忍一忍,调整好心态,病症自然就会消失。但实际上,肠道本身的功能紊乱才是关键所在,长期紊乱不仅会降低生活质量,还可能影响营养吸收,导致体重下降、贫血等问题。所以在发现自己有相应症状时,一定要引起重视,要找医生明确病因后,专业治疗才能免受困扰!

误区2.肠易激综合征是传染性疾病

由于确诊肠易激综合征的人时常拉肚子,所以总有人觉得这个病要传染,在这里认真跟大家说,肠易激综合征不是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不会通过接触、饮食等途径传播。不用担心会传染给家人或朋友。

误区3.吃止泻药就能治好肠易激综合征

在肠易激综合征的类型中,腹泻型的人最多,所以有人一拉肚子就赶紧吃止泻药。然而,这本身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药物只能短期缓解症状,无法根治。长期滥用止泻药恰恰可能导致患者便秘加重,甚至肠梗阻。大家还是要在医生指导下,采取综合的治疗手段,包括合理的饮食调整、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

误区4.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不能吃高纤维食物

部分患者认为所有高纤维食物都会刺激肠道,因而严格忌口。实际上,纤维对肠易激综合征的影响因类型而异:可溶性纤维(如燕麦、香蕉)能延缓胃排空,改善腹泻和便秘;不可溶性纤维(如全麦、芹菜)可能加重腹胀。正确的做法是,根据症状类型选择纤维→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可尝试少量可溶性纤维,便秘型可逐步增加纤维摄入。烹饪方式也很重要,如将蔬菜煮熟捣碎更易消化,合理调整摄入才是关键。

肠易激综合征虽不致命,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不容小觑。面对它,我们需调整饮食、管理情绪,并在必要时寻求医疗帮助。只有科学应对,才能让肠道回归平静,重拾健康与舒适。

点击下方图片进入专题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