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健康频道 > 资讯 > 正文

健康小喇叭|遇到“鬼压床”?别慌!这只是睡眠小插曲

2025年08月20日 07:40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综合科普中国、钱江晚报、上观新闻、CCTV生活圈、中国公众健康网等 编辑:陶昌顺 实习生 黄玉克 王思凡

新闻眼明明醒着,身体却像被钉在床上,想喊喊不出,想动动不了,耳边似乎还有奇怪的声音……你是否经历过这种被民间称为“鬼压床”的可怕瞬间?别怕,这不是什么超自然现象在作祟,而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本期《健康小喇叭》带你揭开它的神秘面纱,看看“鬼压床”到底是怎么回事,又该如何应对。

“鬼压床”背后还有科学?视频来源:央视新闻

“鬼压床”真的是有鬼吗?

其实,这是众多睡眠障碍中的一种,被称为睡眠麻痹症或睡眠瘫痪症。

正常的睡眠依据深浅程度有阶段之分,其中浅睡眠阶段大部分处在非快速眼动期(NREM),而深度睡眠则在快速眼动期(REM)。

在整个睡眠周期内,这两种状态会有规律的持续切换(每次从REM到下一次REM的间隔大约是90分钟)。

在深浅睡眠阶段交替过程中,非快速眼动期最先发生,一个间隔周期快结束时则转换到快速眼动期。

睡眠麻痹症一般发生在快速眼动期,此时人们处于深度睡眠阶段,除了呼吸肌及眼肌外,大部分肌肉都处于极低张力的“关闭”状态。

这是一种保护作用,可以避免我们随着梦境做出动作而伤害到自己或是他人。

而发生睡眠瘫痪状态时,大脑从睡眠休息中复苏过来,但是肢体肌肉仍停留在低张力状态,从而出现人已清醒,但身体不听使唤的情况。

为什么会“鬼压床”?

图源:CCTV生活圈

1.睡眠姿势不当

睡眠瘫痪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与睡姿不当有关。研究发现面朝上平躺着睡觉比侧身睡觉更容易出现睡眠瘫痪,睡觉时双手压迫于心脏上也有可能引起这种症状。

2.生活压力大,作息不规律

睡眠瘫痪症多见于年轻人,这与工作压力大、过度焦虑、频繁熬夜等密切相关。睡眠不足容易导致身体疲劳,白天补觉时就容易引起睡眠瘫痪。此外,睡眠不足还会影响身体的正常生物钟,打乱睡眠周期,增加“鬼压床”发生的概率。

3.睡前吃得过饱

睡前进食过多也是睡眠瘫痪的一个影响因素。饱腹感过强容易引起血液循环不畅,同时鼓胀的胃肠会对周围器官造成压迫,使大脑相应部位的细胞活跃起来,诱发睡眠瘫痪、噩梦,使人睡醒后格外疲劳。

4.大脑神经元异常

最近一项来自《科学》(Science)杂志的研究发现,困扰众人的“鬼压床”现象有了科学解释。

研究聚焦大脑关键区域黑质网状部(SNr),这里藏着属于谷氨酸脱羧酶 2 (GAD2)亚群的特殊神经元。这些神经元能释放名为GABA的神经递质,在大脑中如同“刹车”。神经递质是神经元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GABA作为抑制性递质,释放后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抑制神经元活动。

在深度睡眠向浅睡或觉醒过渡阶段,大脑状态不稳定,这群神经元易过度活跃。大量GABA释放,广泛抑制大脑的运动控制和唤醒系统。就像汽车刹车被踩死,运动控制和唤醒系统无法正常运转,意识虽清醒,但身体因运动控制信号被抑制,无法动弹,导致鬼压床。

有趣的是,它们还参与睡眠调控。激活时,既能抑制运动,又能降低大脑唤醒水平,助于进入深度睡眠;抑制它们则会使运动增加、睡眠减少。科学家通过精细实验和光遗传学技术,证实其在鬼压床现象中的关键作用。此研究为应对鬼压床及治疗相关疾病提供新思路。

如何应对“鬼压床”?

1.快速转动眼球,让眼球做圆周运动。然后眨眼,收缩嘴周围肌肉,移动下顎和舌头,当肌肉张力开始出现时,从上到下移动脖子、肩、手、脚等部位,最后坐起来动动所有的肌肉。

2.睡眠瘫痪出现时提醒自己,这不过是种常见,短暂,无明显实际伤害的现象(绝不会真的瘫痪),实施战略性藐视。恐惧心可令睡眠瘫痪维持时间更长,发作更频繁,所以,请默念:这和超自然力量无关,一切鬼压床都是“纸老虎”!

3.保持冷静,勿努力去移动,并尽量放松肌肉,如此,身体几分钟后自然醒来时,大汗淋漓,呼吸困难会极大改善。

4.睡眠瘫痪者可把注意力聚焦在一个积极的对象上,比如对快乐时光的回忆。全神贯注于类似主题思考中,可忽视外在幻觉的刺激。

大多数的睡眠瘫痪无需药物治疗,但确实失眠严重,焦虑明显,或对日常生活影响很大的,可以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

说到底,“鬼压床”不过是睡眠周期里的一场小混乱,和“鬼怪”毫无关系。只要我们注意调整睡姿、规律作息、缓解压力,就能大大减少它的发生。即便偶尔遇上,记住保持冷静、小幅度活动肌肉,它很快就会过去。

点击下方图片进入专题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