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健康频道 > 资讯 > 正文 |
广西最美医务工作者|焦辛妮:群众健康防线的“守门人” |
2025年08月20日 12:04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编辑:陶昌顺 |
第二届广西最美医务工作者发布仪式现场。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供图
她是一位逆行者,在疫情防控一线开展流调溯源、人员排查;她是一位数据分析师,多次参与当地疫情防控风险研判、密接判定;她是一位应急督导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统筹监测预警,核查防控措施落地见效……她,就是北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海市卫生监督所)流行病科科室负责人焦辛妮。 近日,这位在抗疫战场上淬炼成长的战士,获评2025年广西优秀医务工作者。 2020年,焦辛妮(右一)广西首例新冠确诊病例流调后正在消杀。受访者供图 一次挫折,点燃蜕变之火 焦辛妮哈尔滨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于2015年作为人才引进,入职北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海市卫生监督所)流行病科。经过两年多的轮岗、跟班学习,她才逐渐熟悉了工作节奏:“课本上的东西和实际工作差别太多,很多都需要重新学习。” 2017年,自治区的卫生技能应急竞赛,成为她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当时,焦辛妮和两位同事组队参赛。“我跟人家差距太大了,不会的东西太多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焦辛妮仍印象深刻,“有一道是井水被污染后的消毒处置,需要现场计算消毒剂比例和喷洒操作。我只在书本里见过,自己没实践过。当时加多少药不会计算,喷壶如何开盖也不会,这道题我没拿到满意的分数。”最终,团队中一个同事获得了个人二等奖,而她和另一位同事则空手而归。 2019年,焦辛妮完成了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培训。受访者供图 这一次的失利给了这位研究生毕业的高材生沉重一击:“当时心理落差很大,很有挫败感。”但是,挫折没有击垮她,反而点燃了她求知的火焰。2018年,经过严格考试,她成功被中国疾控中心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录取,获得了为期22个月的宝贵进修机会。 培训期间,焦辛妮如饥似渴地学习。在重庆培训基地,她跟随带教老师上山下乡,学习流行病学调查、风险评估等核心技能。最终,焦辛妮达到毕业要求,成功取得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的毕业证书。 焦辛妮对患者进行食物中毒情况流调。受访者供图 这段宝贵的经历,让她完成了从“纸上谈兵”到“真操实练”的蜕变。这身硬本领,为她沉着应战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战场练兵,淬炼真金 学成归来的焦辛妮,回到熟悉的流行病科,与前两年相比,她显得更加从容自信。 2020年春节前夕,科室接到北海某医院报告,收治了一例不明原因肺炎患者。领导指派焦辛妮了解患者情况并采样。“我们去看的时候患者正在恢复,医生说过几天都能出院了。”焦辛妮回忆道。出于职业敏感,他们还是进行了咽拭子取样,起初的流感检测呈阴性,似乎问题不大。然而,当自治区下发的新冠试剂到位后,他们“鬼使神差”地进行了复测,结果竟是阳性! “一开始,我们还以为结果错了,又测了一遍,还是阳性。”焦辛妮说。他们立即上报,自治区复检确认阳性,最终经中国疾控中心检测和测序,确认这是广西首例新冠肺炎病例。至此,焦辛妮和她的同事们踏上了长达三年的抗疫征途。 流调溯源、密接追踪、数据分析、判断疫情走势……疫情紧张时,她带着行李住在医院宿舍或单位临时宿舍,夜以继日地工作。当被问及“当时你害怕吗?”她的回答很坦然:“这是工作,当时很多人都在忙,我也是。只有把病毒控住了,其他人的健康才会有保障。” 2024年,焦辛妮在北海市登革热疫情研判会上汇报情况。受访者供图 当三年新冠战疫的硝烟渐渐散去,焦辛妮又迎来了新的疫情警报。 2024年9月30日,北海市发生登革热本地疫情,正值“十一”黄金周,防控难度陡增。焦辛妮带领团队迅速建立起“一日一分析、一日一研判、一日一解决、一日一反馈”的高效工作机制。这次疫情中,她首次引入AI技术,对疫情趋势和防控策略进行动态分析研判。最终,经过大家一个多月的艰苦奋战,北海市登革热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成功避免了疫情外溢和大规模传播。 从技能竞赛受挫后奋起直追,到处置广西首例新冠病例,再到精准阻击登革热……焦辛妮的每一步成长,都深深烙印在守护人民健康的战场上。她以扎实的专业功底、无畏的担当精神和不断创新的勇气,诠释着新时代疾控人的硬核力量。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