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健康频道 > 资讯 > 正文

健康小喇叭|15分钟就能灼伤!家里这种“小圆片”千万要收好

2025年09月16日 07:35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综合国家应急广播、南京市儿童医院、广州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青岛妇女儿童医院等 编辑:陶昌顺 实习生 隆展鹏

新闻眼纽扣电池,因为体积小,经常被使用在遥控器、玩具、学习机、电子秤里,但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圆片”,却可能因为长得像糖果,被好奇的孩子塞进嘴里,引发窒息、中毒等严重后果,甚至造成不可逆的终身损伤。本期《健康小喇叭》带你了解纽扣电池对人体的危害。

图源:南京市儿童医院

纽扣电池入了口

今年5月,南京儿童医院消化科就接诊了一例误服纽扣电池的男孩。1岁半的宁宁突然出现了呕吐、拒绝进食的情况,家长发现玩具中的电池不见了,才意识到可能误吞了纽扣电池,便立即送往医院。在南京儿童医院,消化科行急诊胃镜取出了卡在食道的电池,但孩子的食道已经被电池释放的化学物质腐蚀并穿孔了。

为直观模拟纽扣电池的破坏性,实验人员将一枚纽扣电池放在香肠上,电池遇到香肠里的水分,发生电解并产生碱性液体,很快香肠表面就被严重腐蚀。

图源:国家应急广播

纽扣电池被误吞卡在食道后,就像启动了一个“微型电烙铁”。电池正负极会通过湿润的人体组织形成电流,并泄漏强碱性液体,造成化学烧伤、电烧伤等多重打击。

通常来说,灼伤在电池吞入后15-30分钟内就开始发生,超过6小时就可能导致食道严重烧伤、穿孔,甚至永久性损伤,或导致终生无法正常进食。

因此,一旦发生纽扣电池误吞误入,尽早识别症状,及时就医,才能将伤害降到最低。

纽扣电池误入鼻腔

“医生,麻烦你快看看我孩子,她不知道在鼻腔里放了什么东西!”3岁的小美(化名)被家人急匆匆送到青岛妇女儿童医院耳鼻喉科门诊。

原来,小美在家中玩耍时,无意中发现了一枚闪亮亮的圆形“纽扣”,非常喜欢,并尝试着将这枚“纽扣”放入了自己的鼻子。

到了晚上,家长发现小美的右侧鼻子肿胀,而且鼻腔内时不时有黄褐色分泌物流出,连忙带着孩子前来就医。

根据患儿病情,接诊医师立即为小美安排了CT检查。

鼻窦CT下可见患儿右侧鼻道内赫然有一高密度金属影阻塞,且右侧鼻腔内的黏膜已受到严重化学腐蚀。

经过一步检查,耳鼻喉科专家发现在小美鼻腔内的异物是一枚直径为1.16cm大小的纽扣电池。

纽扣电池含有汞、镉、铅等重金属物质,遇到鼻腔黏液后会产生电流、放电现象,如果不及时取出,会对孩子鼻腔黏膜造成腐蚀和烧灼,严重时甚至会造成鼻中隔穿孔等严重后果。

这些可能是误吞信号

孩子误吞或塞入纽扣电池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1.呕吐、食欲不振,呕吐物中可能出现黑色液体;

2.大孩子主诉胸痛、腹痛,小宝宝哭闹不止,不易安抚;

3.也可出现低热、咳嗽等,症状与呼吸道感染非常相似;

4.如电池塞入鼻腔,会出现异常分泌物。

误吞了纽扣电池该怎么办?

误吞纽扣电池后的处置是分秒必争的。牢记“不催吐、不吃喝、不等待”,第一时间到医院急诊处理。

严禁催吐:电池释放的强碱性物质能灼伤食道,催吐造成电池移位会扩大灼伤范围。

禁食禁水:防止加重食管压力导致穿孔。

了解电池信息:告知医生误吞的电池型号、大小,不同材质处理方式不同。

一旦孩子误吞电池,急救措施每一分钟都至关重要。要立即就医,无论是否出现症状,误吞电池后需立即前往急诊科,并告知医生电池类型,建议拍照留存包装信息。通过影像学定位,也就是X光或CT确定电池位置。若卡在食管,需2小时内通过内镜取出;若已进入胃部且无嵌顿,可尝试尽快通过内镜取出,或密切观察是否自然排出,期间需每日拍片追踪。

家长必记“三个绝不”+唯一选择

绝不催吐!→避免二次灼伤!

绝不吃喝!→加速电池放电!

绝不等待!→内部烧伤肉眼看不见!

唯一选择:立即送孩子上医院!

日常应做好预防

日常生活中,请务必将电池、硬币等“小物件”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定期检查家中所有使用电池的设备,如电动玩具、有声书、遥控器、手表、闹钟等,确保电池盖足够牢固,可使用胶带对设备外部进行捆绑加固。

定期检查所有使用电池的设备,确保电池盖足够牢固,孩子不能轻易取出电池;备用电池和废旧电池要妥善保管,尽量放在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强调电池等小零件的危险性,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

点击下方图片进入专题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