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图片频道 > 高清图集 > 正文

“科技让山水更美了”

2025年09月20日 08:45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记者 傅清龙 文/图 编辑:徐世杰

9月19日,桂林国际会展中心里,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区正式开展。旅游展以“深化中国—东盟文旅合作,共建RCEP旅游经济圈”为主题,将“科技赋能”具象化为一个个可感可触的“AI+文旅”创新成果——从AI定制咖啡到VR沉浸式体验,从智能机器互动到全息旅拍,为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观众,带来一场颠覆传统的文旅盛宴。

现场的天琴表演。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傅清龙 摄

AI体验:解锁文旅新玩法

走进1号馆国际文创商品馆&旅游创新馆,科技感扑面而来。

AI咖啡机器人展台前早已排起长队,观众扫码选定心仪图案,机器人便有条不紊地完成咖啡制作、奶泡打发、定制拉花等流程。

不一会儿,印有“灵动哪吒”“日月双塔”“象鼻山”的奶咖相继出炉,手持咖啡的观众纷纷驻足拍照,一杯杯“桂林山水味”的饮品成为展区“打卡神器”。

alt

AI咖啡机器人绘制桂林山水。广西云-南国早报记者 唐晓燕 摄

“太有意思了!机器狗还会主动击掌打招呼。”刚喝完咖啡的观众李盟又被北京市展区的两只机器狗吸引。只见机器狗摇着尾巴,用清脆的声音说:“你好,很高兴见到你!”与观众互动间,将“北京欢迎你”的热情传递得淋漓尽致。

作为本次重点推介城市,以“你好,北京”为主题设置的北京市展区里,除了智能互动设备外,还系统呈现入境旅游、金融支付、非遗传承等领域的发展成果,让观众全方位感受到北京文旅的多元魅力。

在广西文化旅游目的地馆“AI+文旅科技展区”,科技感更显浓厚。

扫描二维码,虚拟数字人便主动上前,不仅推荐个性化观展路线,还实时解答“哪里有VR体验”“非遗展区怎么走”等问题,引来现场观众阵阵惊叹。

alt

观众现场体验AI全息旅拍。广西云-南国早报记者 唐晓燕 摄

AI全息旅拍舱前更是人头攒动,观众无需换装,只需拍一张照片,就能借助AI技术实现变装与场景转换,即时获取带有桂林山水、东盟风情等元素的照片和视频。“刚把照片发朋友圈,就有人问在哪体验,这技术太神奇了!”来自马来西亚的参展商陈先生说。

科技赋能:让文化“活”起来

走进2号馆文化旅游遗产馆,故宫博物院展台无疑是“人气担当”。展台前,观众手持手柄就能“走进”养心殿——春天看殿外桃花绽放、夏天赏檐下绿荫蔽日、秋天观庭院落叶飘零、冬天览红墙白雪相映,四季风光在指尖神奇切换,沉浸式体验让不少观众直呼“仿佛穿越时空”。

alt

游客体验故宫养心殿数字应用。广西云-南国早报记者 唐晓燕 摄

戴上VR眼镜,故宫角楼的美景更显震撼。观众“站”在角楼之巅,俯瞰故宫全景,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护城河如丝带环绕,细节清晰仿佛触手可及。“以前只在图片里见过故宫,现在通过VR就能身临其境。”桂林观众王先生说。

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表示,希望通过科技手段,让更多人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也为文旅融合探索新路径。

广西文化旅游目的地馆的VR展区同样人气高涨。随着设备启动,观众“坐上”直升机,低空飞行俯瞰漓江——清澈江水蜿蜒流淌,两岸峰林拔地而起,渔舟在江面缓缓划过,微风“拂过”脸颊的触感格外真实。“以前游漓江是坐船看,现在‘飞’着看,视角完全不一样,科技让山水更美了!”东盟参展商黎女士摘下VR眼镜,难掩兴奋地说。

全球汇聚:共探文旅创新路

“没想到能在这遇见这么多同行,可以一起探讨VR跨境旅游线路未来发展路径。”在桂林国际会展中心内,广西文旅企业营销负责人王先生与新加坡参展商交换联系方式。

本届旅游展上,这样的跨国交流场景随处可见——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与专业买家齐聚,让6万平方米的展厅成为文旅合作的“全球会客厅”。

旅游展共设1720个展位,吸引1350家企业参展。与去年相比,展位多了600余个,特装率从83%上升到89%,创历史新高。

数据背后,是中国—东盟文旅合作的强劲吸引力:柬埔寨展位前,文旅宣传片循环播放;马来西亚展台的特色手信与旅游线路手册被索取一空;泰国参展商忙着用中英双语解答观众关于入境游的疑问……现场热闹非凡、交流不断。

在这里,“文旅共融、科技赋能、绿色引领”的理念融入每一处展示。“AI+文旅”创新成果让人耳目一新的同时,更成为跨国合作的桥梁,开启深化中国—东盟文旅合作的无限可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