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健康频道 > 健康讲堂 > 正文 |
警惕:长时间佩戴耳机,小心“突聋” (2) |
2021年09月17日 21:46 来源:广西新闻网 编辑:黎伊玮 |
【阅读延伸】 Q1:什么是突聋? 突聋的定义是指: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 HL。 Q2:如何预防突聋? 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性的劳累、较大的情绪波动、超负荷的工作压力,或感冒受凉等原因都有可能引发突发性耳聋。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劳累以及过度用耳,使用耳机时应尽量避免音量过大,在吵闹的场所中,可佩戴隔音耳塞等护具保护听力,另外要尽量规律作息,适度宣泄压力。 Q3:突聋的病因是什么? 1.病毒感染:许多病毒都可能与本病有关,如腮腺炎病毒、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有研究发现,内耳最普遍的病变为螺旋器萎缩和耳蜗神经元缺失,提示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可能为病毒所引起的急性耳蜗炎或急性耳蜗前庭迷路炎。病毒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侵入内耳血管纹、螺旋器等结构,引起脂代谢紊乱,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形成微小血栓,造成细胞萎缩,从而导致听力障碍。 2.内耳供血障碍:内耳供血障碍学说认为,突发性耳聋可因内耳血栓形成、出血、血管痉挛等引起。在耳蜗的微环境中,血管纹是调节代谢的重要场所。而血管纹中的血管内皮细胞极其敏感,耐受能力差,极细微的缺血、缺氧因素,即可出现细胞代谢异常、血管通透性的改变,影响细胞功能,导致突发性耳聋。 Q4: 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2.耳鸣;3.耳闷胀感;4.眩晕或头晕;5.听觉过敏或重听;6.耳周感觉异常(全聋患者常见);7.部分患者可出现精神心理症状,如焦虑、睡眠障碍等,影响生活质量。 Q5:得了突聋怎么办? 患了突发性耳聋,要有平常的心态,及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1.按照医嘱正确用药。了解改善微循环及扩张血管等治疗药物的作用,还有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对自身血压的影响;2.调整心态,避免情绪波动、精神紧张,保证充足睡眠,进行适当运动;3.避免高盐、高糖、高脂饮食,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如西红柿、胡萝卜等;4、使用中医中药和针灸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5、常行耳膜按摩、耳轮按摩、耳周穴位按摩、鸣天鼓等。这些方法,可刺激耳部周围的穴位,促进耳部及头颈部的血液循环,有预防和改善耳鸣、耳聋的作用。 Q6:突发性耳聋要尽早治疗 对于突发性耳聋而言,2周是一个特定的时间窗,治疗以2周为界分为两期,2周以内为初始治疗,2周以后为补充治疗。医疗干预方法有两种,一是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包括全身或鼓室内局部使用两种方法);二是在使用糖皮质激素基础上联合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的药物和高压氧治疗。如果在发病2周内听力没有完全恢复或没有改善,可在2~6周内实施补充治疗,具体方法仍是糖皮质激素与高压氧等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与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最为相关的是就诊时间。在发病初始3天内就诊,是治愈有效率最高的时间段,2周内也可获得较好的有效率。如果发现耳聋的症状,或一侧耳朵听力正常,另一耳朵出现耳鸣,甚至出现明显的天旋地转的眩晕感及患侧耳周的闷堵麻木感,需警惕患有突发性耳聋,必须立刻就诊,争取3天内的黄金就诊期,或者退而求其次,抓住2周内的治疗期。通常说发病超过两周时间则疗效大受影响。如果突然出现了耳朵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请尽快来到医院进行诊治,及时诊治是重中之重。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