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日,医院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自治区人民医院 供图
2021年4月1日,医院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自治区人民医院 供图
《广西日报》9月10日刊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党建引领促高质量发展文章《党建引领聚合力 为民服务谱新篇》。全文如下:
全民健康,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人民的期盼。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全民健康托举全面小康,吹响了建设健康广西的号角。
1941年建院发展至今,自治区人民医院已初步形成拥有“一院三区”(桃源院区、东院院区、北院院区)的三级甲等公立医院。
从荣获2020年度自治区主席质量奖提名奖第一名,到获批增挂广西医学科学院牌子,在医院党委领导下,自治区人民医院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文化聚心、学科发展”三大高质量发展战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把握“人民医院为人民”的服务定位,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与区域均衡布局,为深入推进健康广西建设,助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贡献“人民医院”的力量。
党建引领 同频共振聚合力
2016年8月19日,自治区政府召开自治区人民医院发展建设专题会议,这是广西首次以专题会议形式从自治区层面为一家医院的发展把脉定向。
“回顾医院改革发展的过程,我们深刻体会到,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医院党委着力提高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能力和定力,掌舵领航,确保医院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破浪前行。”自治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杨建荣说,围绕着这一目标,医院深入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全力实现党建与医院业务发展的同频共振。
思想要统一,领导要有力。2019年初,医院党委从全局出发,立足医院实际,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公立医院的发展路径,率先提出“党建引领、文化聚心、学科发展”三大高质量发展战略。为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医院认真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把党的领导和建设、组织建设等写入医院章程,推动党建与三个院区业务“双轮驱动”,凝聚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一方面,将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等引入公立医院党建工作;另一方面,建强党支部战斗堡垒,完善支部工作制度,开展“基层党建规范年”活动,实施支部目标管理责任制考评,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形成了党建工作“标准—评价—反馈—改进—提升”的闭环管理。
得益于党建与业务工作的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医院建立了党建标准化体系,在卫生系统交流推广,还被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选定为全区医疗机构代表,在区内作经验分享。
随着一系列加强党的建设具体措施落实落地,全院干部职工的思想高度统一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人民医院为人民”的初心使命上来,凝聚起强大的思想力量。
文化聚心 先锋模范显担当
“国强我强,院强我强。共同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奋进。”如今,这已经成为自治区人民医院全体员工的精神共识。院党委坚持党建引领文化,文化凝聚人心,通过厚植独具特色的党建文化、人文文化、学科文化和品牌文化,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风化人,凝聚起奋起新征程的精神力量。
不忘初心使命,凝聚人心力量。通过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党员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感党恩 跟党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主题活动;编撰印制医院80周年院庆画册和医院抗疫画册,讲好本院的抗疫故事,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展“五个一”暖心服务,落实对一线医务人员关心关爱的系列措施,开展系列推优评先活动,全力打造有情感有温度的医院;实行薪酬制度改革,普遍提高了员工收入,调动了员工积极性。
铸就坚强堡垒,党员冲锋在前。医院党委通过调整优化设置党组织,实现“支部建在临床科室上”;突出党建元素,建设科室支部党员活动室等,实现“一个科室就是一个党建阵地”;以学习领衔比党性、业务领先比服务、技能领航比攻坚、典型领跑比贡献“四领四比”为抓手,切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做到“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医院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以及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决策部署,院党委带头请缨、靠前指挥,各级党组织坚守阵地,党员冲锋在前,全体职工众志成城守广西、战武汉、守边关、助香港,彰显了该院“人民医院为人民”的使命担当,并积极援助东盟国家做好疫情防控,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医教协同 深度融合促发展
如何在科学管理、提质增速的道路上奋勇向前?自治区人民医院党委高瞻远瞩谋定高质量发展的远景目标。
“到2025年,建成广西医学中心;到2035年,建成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到2050年,建成国家医学中心、国际区域医疗中心。”2019年10月,自治区人民医院党委科学研判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趋势和时代特点,深入分析“十四五”全区卫生健康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通过三个“新”的主线脉络,提出了医院二次腾飞的三个路径阶段。
从“立足广西”到“区域引领”。自治区人民医院党委提前布局、提前部署,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新观念,打造引领全区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标杆,2019年3月正式提出“一体化管理、同质化服务、差异化发展”的多院区管理模式,在全区率先成为一证多址、多院区一体化管理的示范单位。
创新模式推进全院康复,将康复贯穿于疾病诊疗全过程,提高医疗效果,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和功能恢复,形成了政府、医院、患者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康复理念一直处在行业领先地位;中西并重发展中医药事业,中西医结合临床(康复学)学科获批成为广西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点;推行ECMO技术,近3年危重患者ECMO辅助治疗达200人次,救治成功率在95%以上, 开展数量和质量全区领先并居全国前列;成为广西拥有器官移植资质最全的医院之一,一年半手术量突破200例……通过超前谋划、提前布局,医院的多个专科学科发展提升明显,居于广西领先、国内先进水平。2020年,医院获得第五届自治区主席质量奖提名奖,总分位列8家提名单位第一名。
从“借势借力”到“自主创新”。自治区人民医院党委高度重视教学科研协同发展,指明了科教兴院正确之路。以继续医学教育、住院医师规划培训两大模块为重点,全面打造富有特色的、指向学生“终身发展”的课程体系;积极对接区内外知名高校,与暨南大学、右江民族医学院等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在医院层面,打破“看指南,写申请”的模式,塑造“有分量、有影响”的科研,形成了“医院发动组织、团队协作攻关”的有效模式;在个人层面,通过调整绩效方案,改变观念,引导科研工作者主动跟踪学科前沿,为年轻科研工作者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2021年,医院正式获批增挂广西医学科学院牌子,填补了广西临床医学研究短板。广西医学科学院各大分中心也正在筹备建设中,正在朝着建成区内领跑、国内先进和国际有一定影响力的医学科学研究机构的目标稳步迈进。
以人为本 健康广西展新篇
在为民服务中践行初心使命,不仅要让老百姓能看得起病、看得好病,还要真正提升人民健康福祉水平。
以智慧医疗建设为抓手,解决百姓“看病难”。自治区人民医院通过加快推进大数据、“互联网+”等智慧医疗服务模式建设,强化医院信息系统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成为广西率先通过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级甲等测评的医院和广西率先通过2020年度电子病历五级评审的医院。目前,“一院三区”已实现数据共享,各院区间患者不出院即可办理院区间转科。
持续提升医疗质量安全,解决群众“后顾忧”。医院努力推进医疗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逐步建立基于信息化智能监控的常态质量管理机制;通过狠抓关键环节、核心制度落实、临床路径标准化等举措推动医疗质量安全持续改进。同时,大力推行多学科诊疗(MDT),成立43个院内专家团队,让患者可以在同一诊疗区域享受多专科联合诊治。获国家“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优秀医院以及“优化诊区布局”等专项荣誉称号。医院专注打造标准化、规范化的健康管理,获批成为国家级健康体检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单位、“全国健康管理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中心旗舰单位”。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扶贫惠民“有力量”。2016年初到2020年,对口帮扶龙胜各族自治县庖田村和独境村142户贫困户,通过支持举办农村合作社,援建甲业组文化中心,支援油茶产业基地建设,入户走访慰问,开展义诊活动等,对口帮扶的所有贫困户已全部脱贫。医院还率先牵头成立了跨区域医疗联合体,拥有24家医联体成员单位,14个自治区级或院级专科联盟,4家紧密型医联体,在助力脱贫攻坚、健康惠民等政府民生工程上贡献“人民医院”的力量。
立足新发展阶段、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自治区人民医院将继续秉承“党建引领、文化聚心、学科发展”三大高质量发展战略,在完善“一院三区”的功能定位中,在建设广西医学科学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以及全面推进健康广西、健康中国的伟大实践中奋勇前行。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