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图片频道 > 高清图集 > 正文 |
我在现场・与国同庆⑤ | 烟火的魅力——邕州古城沉浸式“文化体验”日均吸客13万人 |
2025年10月04日 21:07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编辑:陈思羽 |
金风送爽,双节同庆。当国庆的红与中秋的圆相遇,南宁这座城市处处洋溢着家国同心的暖意。从朝阳广场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到南湖公园水面飞驰的皮划艇;从车间里轰鸣的机械声,到乡墅小院飘出的饭菜香;从急诊室里忙碌的身影,到社区邻里欢聚的笑声……记者蹲守在不同现场,记录下一个个鲜活的瞬间。这些场景里,有坚守、有激情、有温暖、有团圆,它们或许平凡,却藏着每个南宁人对祖国最深切的祝福——“与国同庆”从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晨光里的凝视、岗位上的执着、烟火中的笑意,是每个人用自己的方式,写给祖国与家园的“双节情书”。 即日起,广西日报社南宁市记者站推出“我在现场·与国同庆”特别报道。第五期带您走进三街两巷、漫步民生码头,邂逅街头快闪的惊喜、沉醉东南亚风情表演的风韵,在体验中触摸文化的温度。 记者陈思羽 摄制 在三街两巷人民剧院的《风情东南亚》演出。 在三街两巷人民剧院的《风情东南亚》演出。 “这种‘不期而遇’的快乐,比刻意打卡更有滋味。”10月2日,南宁市三街两巷,城隍庙门口的快闪活动现场,东盟舞蹈演员的裙摆刚一转动,就吸引了周边的游客们围拢拍摄,来自广东的游客李先生在突然听到熟悉的东南亚音乐,美滋滋地说:“‘街巷’里的文化,格外有烟火气。” 连日来,除了城隍庙门口、人民剧院门口等地举行多场东盟风情舞蹈、传统民乐演奏快闪活动外,每晚8时,人民剧院的《风情东南亚》也连续上演。夜幕降临,古老街巷间,铜鼓与民乐共鸣,传统街区与现代艺术碰撞,既唤醒了市民对本土文化与东盟情谊的认知,也让“逛三街两巷、看《风情东南亚》” 成为国庆假期的 “文化打卡标配”。 10月2日,在新会书院的粤剧表演。 同样在街巷深处“圈粉” 的,还有南宁戏曲博物馆(新会书院)的戏曲展演。10月2日,在新会书院表演的粤剧《梦会太湖》、小曲联唱《步步高》,让从深圳来的妈妈带着4 岁女儿驻足:“平时只在电视上听到的戏曲,没想到在南宁的小巷里能近距离感受,看着孩子跟着节奏拍手,我们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 10月1日晚,民生广场水漾市集,游客拿着过把感受火人节的热闹氛围。 打铁花表演。 不远处,南宁市民生广场水漾市集,“十一火人节”、焰民俗祈福、千人火把巡游等活动成为假期的 “流量担当”。市集里白天是“穿越邕江埠”乐园的热闹,晚上的火秀狂欢则点燃全场。 市民游客“穿越邕江埠” 乐园。 街巷里的“烟火气”,早已不止于美食飘香 —— 而是“文化+娱乐+餐饮+购物” 的深度融合。 南宁文旅集团副总经理唐菲介绍,今年双节期间,除了在三街两巷推出的异国风情系列活动,还在水街广场首次推出了“机甲朱槿仙子”舞蹈表演、沉浸式全息雾影秀“时光隧道”、火树银花烟火瀑布秀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观赏打卡。据粗略统计,国庆期间,邕州古城人流量日均13万人左右,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位于三街两巷的老友粉店门口每天排起弯弯曲曲的长队,比节前日营业额翻了5倍。 从跨国风情的驻场演出到韵味悠扬的非遗歌会,从街头巷尾的文化快闪到文创市集的消费热潮,让“小院烟火”与“街巷传承”交织成假日里最动人的图景。市民游客沉浸式感受传统与现代的碰撞的同时,也勾勒出假日经济活力迸发、消费需求向 “文化体验型” 升级的新趋势。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